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7

评论

5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男子高坠重伤命悬一线 医生关键一“掐”逆转生死

“谢医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310日,重医附二院神经外科诊室里,小余(化名)紧握着该科主任谢宗义教授的手,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从3米高空坠落后命悬一线,到如今笑着规划新生活,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治背后,是医生不放弃的坚持、家属从绝望到信任的转变,以及医学温度与专业力量的完美交融。

图片

患者为治疗团队送上锦旗/图源 重医附二院

20241117日,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35岁的小余平静的生活。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的他,在修缮屋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后脑勺重重撞击水泥地面。家属看到时,他的鼻孔和耳朵不断流血,意识全无。紧急送往重医附二院后,诊断结果令人窒息:颅内大量出血,属于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必须立刻手术清除血肿!”面对医生的紧急建议,小余的父母却陷入两难。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无法承受“人财两空”的风险。尽管医生多次沟通,反复强调拖延的后果,但家属最终含泪选择保守治疗。治疗团队没有放弃,在重症监护室全力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治疗团队始终在寻找转机。

三天后,转机悄然出现。查房时,谢宗义主任轻“掐”小余,观察反应来判断其昏迷程度和病情变化。正是这一,他敏锐捕捉到小余对疼痛的微弱反应,点燃了治疗的希望!“脑损伤后的水肿高峰期即将到来,病情将迅速恶化引发脑疝,再拖下去就彻底没机会了!”他再次找到家属,“他还年轻,孩子需要父亲,我们一起拼一次!”这番言辞恳切的分析,击碎了家属最后的犹豫。颤抖的双手签下手术同意书,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式开启。 

手术难度远超预期。因延误治疗,手术难度增加,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致命风险。谢宗义主任团队结合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手术预案,由该科副主任医师汪峰主刀,历经5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成功为他实施了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监测,家属寸步不离地守候,小余用顽强的生命力回应着每一份期待——123日,他睁开了双眼;124日,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半个月后,双上肢肌力恢复正常,他带着锦旗和泪水出院。

“如果没有谢主任的坚持,我们可能永远失去了他。”复查时,小余的父母哽咽道。如今的他已经能如常人般行走谈笑,甚至计划重返职场。诊室里,谢宗义轻拍他的肩膀:“好好生活,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这场生死较量,没有惊心动魄的“神操作”,却因医者的仁心与担当而显得尤为动人。小余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劫后重生,更诠释了医患携手的力量:在冰冷的疾病面前,唯有信任与坚持,才能让希望穿透绝望,照亮生命的归途。(资讯)

(文/周晋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