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慢阻肺病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我国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临床识别和管理仍存在不足,当前临床医师对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危害及风险不够重视、忽视对急性加重风险进行及时评估。
本期「大咖谈 AE」第六篇,我们特邀四川泰康医院包勇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闫莉教授、黑龙江省医院张敏教授,围绕由陈荣昌、康健等教授共同编写的《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1]进行相关学术讨论,以期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危害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高对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惠及更多慢阻肺病患者。
问题 1: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
闫莉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
慢阻肺病本身是我们科室的第一大慢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反复的急性加重。
对于患者而言,每次急性加重不仅会使临床症状加剧,还会伴随着肺功能的进一步下降。此外,急性加重的次数越多,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也就越高。
所以一旦急性加重,患者会面临身心的双重压力。他们可能会疑惑为何频繁住院,甚至可能失去治疗的信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部分患者因抑郁而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可能继发的心脏损害。例如,初次住院时患者可能未出现房颤,但反复住院后可能会因房颤、心律失常或心衰而再次入院。
实际上,肺心病是慢阻肺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反复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进而引发肺心病、水肿、尿少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此外,住院费用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在河北省,初次住院费用大约需要一万元左右,这对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尽管治疗指南已经更新多年,但慢阻肺病的治疗目标始终是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以及降低未来死亡的风险。如果病情一直反复加重,很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一旦心肺同时受损,患者的死亡率会显著增加。
因此,减少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对于降低其未来的风险和死亡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 2: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具有哪些特征?
张敏教授——黑龙江省医院
高风险患者需要尽早的去识别,这也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慢阻肺病患者的高风险特征主要包括上一年有中重度急性加重史且次数大于或等于两次,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慢阻肺病急性加重。
另外,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痰、喘」症状加重,伴有呼吸急促。
在辅助检查方面,肺功能异常是一个重要指标,具体为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小于 50%,或者 FEV1 每年下降率大于等于 40 毫升。
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还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哮喘、肺癌以及胃食道反流等。
这些疾病的存在以及生物学标志水平的差异,如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大于等于 3.5 g/L,都是高风险的因素。
同时,吸烟史、职业暴露史以及影像学特点,如可见痰栓或肺气肿表现,也有助于我们识别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
问题 3:您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识别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
包勇教授——四川泰康医院
临床需要高度重视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并且也要让患者和家属同样重视起来
首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判断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询问病史。具体来说,需要了解患者在过去一年中因急性加重而接受的处理情况,患者是仅仅通过门诊用药就能好转,还是需要输液甚至呼吸支持治疗才能恢复?以及这种非计划性门诊就诊的频率如何?此外,患者因急性加重而频繁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输液),甚至住院的几率,也是判断其风险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综合的判断过程。
通过病史询问,我们还可以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态。肺功能较差的慢阻肺病患者,在中后期可能影响到心肺功能,且往往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反复感染。目前,指南中已达成共识,通过这些特征来判断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疾病高发季节、患者一般状况、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肿瘤等合并症)等因素,如果患者具备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就需要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感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急性加重诱因。因此,当患者出现感冒症状时,我们需要警惕其可能发展为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等更严重的程度,并及时进行处理。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并且需要让患者和家属同样重视起来,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以上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措施。
专家简介
(排序不分先后,按名字首字母拼音排序)
包勇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泸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 成都市卫生局学术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 成都市医学会呼吸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
• 曾于美国学习 2 年,有 40 年临床、教学及科研经验,获评「成都市名医」,四川省「我心目中的名医」「全科及其他科十大名医」
• 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 十一五课题城乡社区常见多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于 2012 年获成都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 年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闫莉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 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 河北省人民医院龙泉院区呼吸康复科主任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呼吸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慢性气道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
• 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 河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 河北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张敏 教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研究生导师
• 黑龙江省首届龙江名医,2017 年被入选为黑龙江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层次优秀后备⼈才库成员
• 曾在广州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在哥伦比亚大学及温哥华中心医院学习及研修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黑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内容策划:杨家瑜
内容审核:周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