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东、美团等外卖平台宣布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被视为行业重大变革,意味着竞争从单纯的“流量变现”转向“人力资本竞争”。
2.目前,我国网约快递员已超过1200万人,灵活用工模式导致社保覆盖率不足15%,为快递员缴纳社保有助于提升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成本结构。
3.事实上,为快递员缴纳社保的平台其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粘性。
4.然而,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短期成本上升30%-40%的压力,但长期收益不容忽视。
5.未来,政府、市场、社会需协同合作,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化、人性化发展,共同谱写共享发展的新篇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冯毅,浙商资产研究院总经理)
最近京东、美团等相继宣布为外卖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这一举措被视为外卖行业的重大变革。这确实是外卖行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这种外卖行业的变化意味着行业竞争正从单纯的“流量变现”转向“人力资本竞争”。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既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体现。当前,我国网约快递员已超过1200万人,长期以来,灵活用工模式导致快递员社保覆盖率不足15%,而目前为快递员缴纳社保的做法直接打破了“参保即减薪”的行业潜规则,通过制度设计将劳动者权益纳入企业成本结构,这对整个平台经济的用工范式具有示范意义。
传统外卖平台依赖众包模式降低成本,快递员流动性高,企业及社会的归属感弱。但随着行业逐渐壮大成熟,企业逐渐意识到,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能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粘性,长期反而能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从行业实践来看,为快递员缴纳社保并且福利相对完善的平台,其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外卖行业而言,当快递员从“临时工”转变为正规就业者,他们更有动力提升服务技能,比如熟悉路线规划、优化配送效率,甚至参与服务创新。这种转变将推动行业从“低价拼速度”转向“质量拼服务”,最终形成将形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短期来看,部分企业用工成本可能上升30%-40%,但长期收益不容忽视。首先,社保覆盖能增强快递员职业认同感,减少“恶意差评”“超时配送”等现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其次,政策层面可能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比如对落实社保的企业给予部分税费减免,这将对冲部分成本压力。此外,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溢价接受度正在提高,例如部分平台企业通过构建餐饮商户分级准入机制与专职配送团队管理体系,形成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流程质量追溯闭环。该模式在显著强化食品安全管控效能的同时,为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或可在中高端消费市场中形成新的价值创造维度,对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具有参考价值。消费者也将直接受益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当快递员纳入企业正式管理体系后,平台可建立更严格的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此外,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能减少配送延误,降低餐品损坏率,消费者的投诉率可能随之下降。从长期看,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增强消费者对平台经济的信任,促进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企业为灵活就业者提供社保支持。但实践中仍存在社保转移接续困难、城乡户籍差异等问题。未来,相关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比如探索“社保账户全国漫游”机制,允许快递员在不同城市、不同平台间自由转移社保权益。同时,可通过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落实社保,形成“企业主动作为-政策精准激励-行业协同共进”的生态。此外,平台需优化算法管理,避免因社保成本压力变相增加快递员工作量,确保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劳动者。
平台企业为快递员提供五险一金的“鲶鱼效应”已经显现,部分平台企业的跟进就是例证。但要实现全行业覆盖,还需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全职”与“兼职”快递员,避免企业通过模糊用工关系规避责任;二是平衡社保成本与快递员收入,防止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平台为快递员缴纳社保,并通过工会协商确定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我国可借鉴类似模式,推动行业协会制定统一标准,引导企业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新”。
总之这一变革不仅是外卖行业的转折点,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它标志着平台经济从“资本驱动”向“价值共享”转型,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发展实现更深度的绑定。当千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有效缓解社会流动性压力,提升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正如京东物流为快递员缴纳社保后,行业逐渐形成共识,外卖行业的这一变革也将倒逼整个平台经济的规范化、人性化发展。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企业以“劳动者权益”为核心重构商业模式,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共同谱写共享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