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被国际刑事法院(ICC)拘押数日,但这并未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计划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其上任以来的首次亚太地区出访,引发外界对其此行目的的广泛猜测。
在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政权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菲律宾国内政局与南海问题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乎菲律宾未来的政治格局,也对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产生深远影响。
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政权的权力较量
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家族是菲律宾政坛的两大核心政治势力。
老杜特尔特因其强硬的执政风格与高支持率,成为菲律宾现代政治史上最具争议的领导人之一。
而现任总统马科斯则继承了父亲“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的政治遗产,试图通过推动经济改革和亲美政策巩固其权力。
然而,马科斯上台以来,菲律宾经济增速低迷,外资大量撤离,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特尔特家族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不降反升。
莎拉·杜特尔特凭借父亲积累的政治资源与其自身的从政经验,被认为是下一任菲律宾总统的有力竞争者。
近期民调数据显示,莎拉的支持率处在领先地位,增长较快,而马科斯的支持率则持续走低。
两大家族间的权力较量,正使菲律宾政坛陷入动荡。
美国防长访菲的深层考量
在莎拉支持率飙升的背景下,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计划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
这一决定打破了以往美国防长首访多选择日韩的传统,凸显菲律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性。
分析认为,美国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支持马科斯政权,帮助其稳住局势,以避免菲律宾政坛的进一步动荡;二是推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从而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作为传统盟友,菲律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美国通过加强美菲军事合作,将菲律宾纳入对华战略布局。
2014年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允许美军在菲律宾使用多个军事基地,这使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
然而,美国对马科斯的支持并非无条件,马科斯可能需要在南海问题上进一步挑衅中国,以换取美国的全面支持。
但这种行为不仅可能恶化中菲双边关系,也可能加剧菲律宾国内的反美情绪。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应对
南海问题是当前中菲、中美博弈的核心议题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部署已经形成一定优势,这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捍卫,也是对区域和平的维护。
而菲律宾因南海争议问题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通过挑衅行为充当牵制中国的棋子。
面对菲律宾可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冷静的战略应对。
一方面,中国强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主张通过多边对话解决争端,避免局势失控;另一方面,中国加大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确保在必要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外资撤离与菲律宾经济的隐忧
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来菲律宾的外资流入明显减少,而近期更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的现象。
外资撤离的原因与两大家族的政治内斗密不可分。
投资者担忧政局不稳,以及南海争端可能引发区域冲突,这些都使菲律宾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外资的流失不仅会削弱菲律宾的经济增长动能,还可能进一步动摇马科斯的执政根基。
对于许多菲律宾民众而言,经济问题比政治斗争更为重要,而杜特尔特家族显然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点积累民意。
菲律宾政局与亚太格局的未来
菲律宾目前的政局变化,不仅是国内权力斗争的体现,更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个缩影。
随着莎拉·杜特尔特的迅速崛起,马科斯政权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剧。
而美国的介入,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帮助马科斯稳住局势,但也可能因其干预过度而加深菲律宾国内的分裂。
随着中美博弈的不断加深,菲律宾正站在十字路口,未来如何抉择,将不仅决定国内政局的稳定,也将影响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