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梅州这150多亩土地被盘活啦!一株株绿油油的玉米苗整齐排列

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田野之间,一片片平整宽阔的农田,一株株绿油油的玉米苗整齐排列,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长势喜人。

“张庭长,土地统一平整后,这里都种上了玉米苗,150多亩土地,盘活啦!”蕉岭县三圳镇顺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双英兴奋地说。周围的村民也笑着说:“我们就等着丰收呢!”

半年前,这里的樟树还东一片西一片,将100多亩土地切割得零零碎碎,遮天蔽日的樟树下,农作物常年不见阳光,荒草比人还高。

图片

蕉岭县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零散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丘林强 摄)

难题:十年樟树挪不动

“他的树挡住了光,树根也钻过来,我的田根本无法种东西。”陈某忠气愤地说。“你的田在我两块地中间,采光哪有问题?真遮挡的话,你砍掉伸过去的树枝呀。”陈某文囔囔道。
“我们与陈某文多次协商,每次他都承诺会移树,但总是没下文。”“陈某文还欠着我们好几年的田租呢。”……在顺岭村“示范诉讼+类案调解”巡回审判现场,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遇到的难题。
据了解,陈某文于2011年承租了10多户村民的耕地用于培育樟树,间隔种植面积达10多亩。后因市场低迷苗木滞销,小树苗逐渐长成10多米高的大树,树冠遮蔽阳光,树根蜿蜒绵亘,导致“左邻右里”的农作物无法生长。因陈某文始终未积极处理,陈某忠遂诉至法院。
新铺法庭接到陈某忠的诉讼后,庭长张彬洛第一时间组织干警到案涉土地进行现场勘验。经过勘验,被告种植的樟树紧挨着原告的耕地,樟树根深叶茂,确实影响了原告耕地内种植农作物的采光、生长。
在现场勘验过程中,张彬洛注意到附近存在分片间隔种植的樟树林。经进一步核查确认,该片樟树系陈某文同期栽种,但由此引发了多重矛盾:其中10多户村民因树木遮挡影响采光,正筹备对陈某文提起诉讼;另有10多户村民则因土地租赁费用问题与陈某文产生争执,双方矛盾持续发酵。
“案情都比较简单,一纸判决不难。但这20多户村民与陈某文的矛盾,是日积月累的琐碎摩擦,判决未必能彻底消弭纷争。”张彬洛心里很清楚,这些矛盾若是得不到实质性化解,进入执行阶段强制移栽树木难度大,且耗时耗力。如何“一揽子”解决问题,成了张彬洛的案头事。
图片
承办法官实地查看现场,了解案件情况
破题:“巴掌田”变身“连片田”
“这些矛盾有好几年了,我们调解过很多次,但都没能解决。主要是近年苗木销售行情惨淡,移栽费用高,陈某文愿意调解但又无力移栽并复耕。”走访中,村干部详细告诉张彬洛这些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在了解到矛盾症结及发展经过后,张彬洛决定转变办案思路,寻求第三方协助。
“如果樟树都移除了,这150多亩的耕地可就连成整片,整齐咯。”村民随口一句感慨,本是无心之语,却如石子投入张彬洛的心湖。当前,蕉岭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之一,何不乘着这股东风,盘活这片土地,助力乡村振兴呢?说干就干,张彬洛迅速联系三圳镇政府、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
“这些樟树将这片耕地切割成碎片地,若整合,南北贯通有150多亩地。之前,我们也想将这片耕地列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但也是因樟树问题未能推进。”三圳镇党委副书记张伟凇指着眼前的耕地叹息道。
“复耕、改良这大片的土地,仅靠村民的力量,难度还是很大。”“这片耕地近河、近路、近城,优势很明显。”“现在正值夏季,不宜移栽树木。”……望着眼前荒草丛生的耕地,大家心中满是可惜,但也更坚定了整治的决心。
如何移栽樟树?如何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现场会上,大家提建议、商对策,一起研讨方案,最终形成以“土地平整+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四统一”(即统一移植、平整、改良、种植)的初步方案。
方案雏形已成,但如何引导村民合理预判诉讼结果,如何依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说服村民主动参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张彬洛决定开展巡回审判,邀请20多户村民旁听庭审,引导双方当事人、村民们合理预判诉讼结果;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镇、村干部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并适时提出解决方案。
图片
承办法官在三圳镇顺岭村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
“这土地整治后还是我们的吗?”“统一平整耕种后,收益怎么分配?”……调解现场,面对村民的提问,张彬洛、张伟凇等人耐心细致地从农田保护、与邻为善、乡村振兴等角度分析利弊,释法明理。
“他不交田租也不移栽,我们既没法耕种也没法出租,都好几年了。如今政府牵头协调统一移栽、平整、改良,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番解释后,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是村里的“叔公头”陈伯。“村里现在还在田里劳作的基本是中老年人了,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助于本村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陈伯表示。村民们细算经济账,并在陈伯的带动下,最终同意将自家的耕地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这些树木就交给第三方帮忙移栽、复耕,权当支付相关费用。”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陈某文,权衡了一番,“另外,我会尽快凑钱支付清欠下的田租。”随着陈某文的话音落下,张彬洛舒了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巡回审判不仅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也促使20多户村民与陈某文当场达成和解,“巴掌田”变身“连片田”指日可待。
解题:撂荒地种上玉米
“该案不仅‘一揽子’解决了村民们10多年来的矛盾纠纷,也为‘巴掌田’的综合整治提供了一个契机,对我镇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起到积极作用。”张伟凇对蕉岭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的做法赞不绝口。
矛盾纠纷解决了,但事情还未了。因时值夏季,不宜移栽,且施工时大型机械需经过其他村民的耕地。几经商榷,最终确定秋收后入场施工。“虽然案子结了,但还未施工移栽,我们要继续跟进,要一竿子插到底。”案件复盘总结会上,张彬洛如是说。
白驹过隙,转眼秋收已毕。联系施工队、开展外围工作、准备玉米秧苗,移栽、回填、平整、改良、挖垄、种植……“一碗泥巴一碗饭,我们农民就是见不得土地荒着。”看着挖掘机一挖一翻一推,土地就被抖擞疏松开来,陈伯开心地笑了。经过半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这片“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一排排玉米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故事。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近年来,蕉岭法院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凝聚“1+6+N”的解纷合力,发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将土地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2024年以来,蕉岭法院新铺法庭在辖区三圳镇、新铺镇适用“示范诉讼+类案调解”机制源头化解纠纷272件,新收诉讼案件同比减少34.96%。“向前促进纠纷源头化解、向后促进纠纷实质化解,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张彬洛法官做到了!”说起案涉土地的综合治理始末,张伟凇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图片
蕉岭法院联合三圳镇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召开树木迁移暨耕地集中整治专题研判会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55
[加油]轻松学会100以内加减法, [机智]找对学习方法,你家孩子也是小神童
广告豌豆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