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转让43个港口,为什么这件事情很不简单呢?关于外界对这件事的评论,为什么“在商言商”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呢?
不久之前,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和记实业公司拟转让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套现200多亿美元,合1600亿人民币的事情引发了外界的热议。这笔交易的卖方是长和公司,买方是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表面上看,这是一笔普通的交易。实际上,如果我们再深究的话,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看一下特朗普在刚上台时候着手要做的事情,特朗普刚就任美国总统,便开始着手“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理由很简单,就是巴拿马运河港口运营方是中国公司。而且,在特朗普表态的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就开始对巴拿马进行访问,并警告巴拿马政府远离中国。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重视程度。那么,巴拿马运河对美国如此重要,它对中国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在这里,给大家摆出一组数据。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每年巴拿马运河承接了中国超过20%的海运贸易,从这一点来说,将巴拿马运河称为中国海运贸易的“生命线”毫不为过。
所以,当李嘉诚作价将巴拿马运河港口卖给美国财团的时候,这无疑也是将中国的海运主动权拱手让给了美国。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李嘉诚这样做无疑是在向美国出卖中国的战略主动权。不出意外的话,一旦美国拿到了巴拿马运河等港口的控制权,一定会在海上贸易卡中国的脖子,最直接的,就是提升过河费用,这将大大增加中国的海运贸易成本,长此以往,中国损失的,将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战略布局上的主动性。
也正因为如此,在李嘉诚旗下公司宣布这则消息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官方媒体已经多次就此次交易发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对此释放明确信号,李家超强调,“任何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规,港府依规处理”。也就是说,一向秉持“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氏家族,在转让世界港口这件事上赌输了,而且,由于最近批评李嘉诚的舆论持续发酵,长和股价也于近日迎来大跳水,跌幅一度超过4%。现在,李嘉诚停止交易还来得及,如果继续推动交易完成的话,那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四个字,遗患无穷。
或许,这里又有人要说了,港口是李氏家族的,如何处置是李嘉诚自己的事情,“在商言商”,与国家无关,不能对李家进行“道德绑架”。有这样的认识,可就大错特错了。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有国才有家”,还有一个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商人的背后,国家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只有国家强大,他们在同其他国家的企业打交道时,才有足够的底气。而且,如果李氏家族在这件事上对美国妥协的话,那特朗普会用相同的方法来强迫其他的中国公司妥协,所以,李嘉诚不能开这个先河,这个先河一开的话,那中国未来与美国博弈就很可能位于不利的一方。
如果有人觉得还是不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举几个例子,最近几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一些国家,都叫停了本国企业和中国一些企业的合作,即使已经白纸黑字签了合作,它们依然会施压直到合作取消,如果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看,这是毫无道理的。既然“在商言商”在这里都不适用,为什么在李嘉诚这里就能看起来非常合理呢?
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对于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事情,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直接介入,以或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理由阻止交易。这还只是“潜在的危险”,美国就可以介入其中。而对于李嘉诚的行为,中国官方多次发声,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派出代表团对巴拿马进行访问,在媒体的报道中,虽然没有提到巴拿马运河,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方代表团此行很大目标就是阻止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落入美国手中,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同美国打响了“巴拿马运河争夺战”。至于最终结果怎么样,我们就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