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别人都在尽情享受鸟语花香,过敏星人却开启了“苦难模式”。气温像坐了火箭般蹿升,花粉、尘螨也跟着活跃起来,疯狂攻击过敏体质人群。过敏性鼻炎患者被鼻涕、喷嚏折腾得苦不堪言,皮肤过敏者浑身瘙痒,哮喘患者更是呼吸困难。难道过敏星人只能默默忍受?别慌,合理调整饮食也能成为我们对抗过敏的有力武器。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过敏人士在春季饮食中的注意事项。
Part.1
多吃具有抗敏作用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抗组胺作用,能有效减轻过敏症状。橙子、柠檬、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以及青椒、西兰花、菠菜等蔬菜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例如,每天吃1—2个橙子或100克左右的猕猴桃,就可为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这种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有助于缓解过敏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的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金枪鱼)、坚果(如核桃、杏仁)和亚麻籽等。建议每周至少吃2—3次深海鱼,或每天吃一小把坚果。
益生菌: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从而预防和缓解过敏。酸奶、发酵豆制品(如豆豉、纳豆)以及含有益生菌的补充剂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注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酸奶,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加重身体负担。
Part.2
避免食用易加重过敏的食物
辛辣、油腻食物:
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过敏症状加剧。像辣椒、花椒、油炸食品、肥肉等,过敏人士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例如,麻辣火锅、炸鸡等食物在过敏期间应严格忌口。
高组胺食物:
组胺是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介质,一些食物本身含有较高的组胺,或在储存过程中易产生组胺,食用后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不新鲜的鱼类(如青皮红肉的海鱼)、虾蟹、蘑菇、腌制食品等都属于高组胺食物。过敏患者应确保食用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劣质食材引起过敏。
光敏性食物:
春季紫外线增强,食用光敏性食物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出现光过敏反应。常见的光敏性食物有芹菜、香菜、菠菜、芒果、柠檬等。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且容易对紫外线过敏,应尽量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在外出晒太阳前。
Part.3
过敏体质建议遵循的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易消化:
过敏发作期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此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减轻胃肠道负担。
保证饮食多样性:
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可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不要因为担心过敏而过度限制饮食种类,但要注意新食物的添加应循序渐进,观察身体反应。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饮食卫生对于过敏人士尤为重要,不洁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加重过敏症状。要注意食物的清洗、烹饪过程的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