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上海摄影报道
3月25日上午,四川省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共签约项目130个,签约总金额达493.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此次签约呈现签约企业能级高、项目合作模式新等特点,预计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4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1万个,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宜宾市2025长三角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现场。
活动期间,宜宾还开展7场重点企业专题会谈,召开2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推动政企深度合作。而此次活动也吸引中信建投、中金资本、鼎晖投资、恒旭资本等30家头部基金,东方希望、亨通集团等9家中国500强企业,浙江大华等18家沪市主板上市企业等汇聚一堂、共谋发展。
签约特点:企业能级高、项目合作模式新
仪式上,安徽天硕与高县的10万吨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合肥常青与南溪区的汽车零部件焊接项目、横店东磁与兴文县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进行了现场签约。记者注意到,“高”和“新”是此次签约的两大特点。
其中,“高”体现为此次签约企业能级高。宜宾与合肥常青、福然德等10余家上市公司,上海西井科技等2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涵盖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为宜宾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实现精准补位。
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新”则体现为此次签约项目合作模式新。宜宾市属国企与8家基金投资机构达成意向合作,共建通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制造及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8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借助一流基金介入“一流朋友圈”,快速集聚“一流产业生态圈”。
城市推介: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
现场,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还围绕产业生态、地域优势等方面进行城市推介。
据了解,宜宾深谙“一流朋友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但更懂得“生态链”的聚变效应。近年来,宜宾成功吸引吉利、天华新能等长三角知名企业,60余家上市公司、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累计落地基金项目34个,协议投资额超1000亿元。这种“以链聚企、以企强链”的模式,让宜宾的产业生态圈发生了质的飞跃。
活动现场展示的宜宾城市概况。
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标杆,已集聚120余个产业链项目,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环节,形成全国最完备的产业生态;晶硅光伏产业从零起步,快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产值达288亿元;新型储能产业依托中国中车,初步构建研发、集成到关键部件的完整链条。这种“以链聚企、以企强链”的模式,使宜宾成为四川第二大工业强市,并获评“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底蕴,2024年,宜宾市经济总量稳居四川省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总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二;工业用电量增速、贷款余额增速等反映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连续领跑全省。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下,宜宾以数字经济与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为双引擎,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场嘉宾观看宜宾宣传片。
产学研合作也为宜宾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依托14所在宜高校、10万名在校大学生,宜宾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共建5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及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引进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创新平台176家,宜宾已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探索:构建“基金招商”生态 撬动“万亿级”产业未来
亮眼的产业成绩单背后,是宜宾构建的独特“基金招商”生态。
据了解,为撬动“万亿级”产业未来的新引擎,今年初,宜宾发布了“300+300”基金合作矩阵,即在巩固300亿元存量基金群基础上,新设300亿元增量基金,首期推出13支、总规模196亿元的基金合作榜单。会后,宜宾广泛对接31家意向基金机构,链接项目107个。宜宾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而宜宾基金招商也由招引单一项目的1.0时代,向招引产业集群的2.0时代转段升级。
宜宾城市推介。
近年来,宜宾市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推出“产业链+基金+资本+场景+科技+专业化公司+会展”协同战略。通过深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超600亿基金矩阵精准投资,优化基金招商;发挥市属国企优势,探索资本并购新模式。同时,释放200亿元应用场景清单,以场景应用撬动投资;推进科技招商,实施“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此外,组建5家专业化招商公司,并借助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会展活动,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面向未来,宜宾将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重点布局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招商推介会上表示,宜宾将推动基金投资覆盖三江新区、高新区、高铁南片区等重点发展区域,贯穿科技研发、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条,实现资本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嘉宾印象:宜宾在政策护航、服务支撑、人才储备方面优势独特
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企业家们正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这座城市的投资环境写下生动的注脚。当天的活动中,嘉宾代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宜宾印象。
嘉宾代表交流分享。
自2020年8月起,吉利与战略伙伴宁德时代携手,将总投资超过60亿元、年产能25GWh的“时代吉利”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宜宾。目前,该项目已成长为当地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当地产业生态的完善,为宜宾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何选择宜宾?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高级顾问俞学良认为,这一决策既是对宜宾“动力电池之都”产业基础的认可,也是对宜宾市政府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肯定。他说,合作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宜宾政策护航快、服务支撑暖、人才储备足三个维度的独特优势。
宜宾城市推介。
“宜宾市委市政府机制灵活,政策效果好,执行力度强,招引团队专业、高效,今年初发布的超6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矩阵,标志着宜宾市的基金招商由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投引并重的2.0时代转向升级,为产业基金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现场,中信建投资本总经理助理费若愚也分享了他的宜宾印象。费若愚说,中信建投深耕资本市场多年,始终锚定“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的发展目标,在股权融资、债券承销和并购重组等领域稳居行业前列。因此,中信建投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直接融资领域的信息、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从投行、研究、直投等多个业务条线切入,积极对接宜宾市全方位产业资源,协助构建集约型产业招商服务体系。
作为即将落地宜宾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先进的AI智能化能力为大物流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升级和绿色转型全局解决方案的企业。“此次合作,我们不仅将助力宜宾打造零碳产业园区,更将探索‘自动驾驶+新能源’模式在更多领域的复制推广,为全球物流行业提供‘中国方案’。”据该公司副总裁兼全球发展负责人孙驰介绍,此次在宜宾高铁南片区的产业落地,将围绕电池包研发与生产、换电站网络建设、智能集装箱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