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好评中国丨谨防“八小时外”监督“雨过地皮湿”

□李睿哲

“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社交圈因其时空开放、私密隐蔽,使其成为监督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看似“轰轰烈烈”开展监督,实则“隔靴搔痒”;有的热衷于“一阵风”式检查,缺乏常态化跟踪,还有的部门各自为战,监督资源难以“聚沙成塔”。以上种种监督“空转”将导致违纪行为有机可乘,唯有动真碰硬、抓常抓长、标本兼治,才能切实消除“八小时外”干部监督盲区,筑牢干部队伍的纪律防线。

“雨过地皮湿”的滋生,反映出多种问题。主观上部分干部缺乏监督意识,打心底里缺少监督这根弦,认为监督是多此一举,仿佛一下班就按下了“隐身键”。饭局上的酒杯一端,朋友圈的“人情”一送,监督意识就自动“掉线”。客观来看,监督机制存在漏洞,仅依靠纪检部门督查、群众举报、家属反馈等方式,往往信息获取“慢半拍”,不利于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实时、动态监督。

党员干部的“八小时以外”,是生活圈、社交圈、休闲圈的集合,看似是私人领域,却与公权力的廉洁性息息相关。若“八小时以外”监督流于形式,则容易使“社交圈”变“利益圈”“娱乐圈”成“交易圈”“老乡圈”藏“山头圈”“兴趣圈”养“寄生圈”。

破除“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要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廉政党课等活动,多讲讲本地“钓鱼被围猎”“打牌被下套”“收条烟被举报”的真人真事,让“大道理”变成“身边事”,把“活教材”变成“紧箍咒”,推动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实现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自律”的转变。

另一方面要细化监督边界,制定负面清单,明确违规参与“酒局”、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等禁止行为,为干部行为划出红线,通过清晰的制度规范,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充分发挥多方联动力量,用人单位架设“纪律探照灯”,做好日常监督;家属当好“廉内助”,多吹廉洁“枕边风”;社区群众建起“廉政茶话会”,让监督带着烟火气。

此外,要给“八小时外”监督装上“电子眼”,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整合网信、公安、信访等职能部门资源力量,让“联网盯梢”“数据跑腿”,实现干部“八小时以外”但凡有个“手抖”“脚滑”,算法立马化身“警报器”,确保干部在“八小时外”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3月3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