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这场新书分享会上,乡情与文思交织成诗……

图片














近日,在云梦县诗书里店内,花香、茶香、书香氤氲,春意融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作家舒飞廉携最新小说集《团圆酒》来到云梦,与多位文学爱好者共赴一场关于乡土与文学的对话。活动由云梦籍诗人范小雅主持,《长江丛刊》副主编方蔚、诗人燕七、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冯志华等嘉宾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乡情与文思交织成诗。

图片

舒飞廉是土生土长的湖北孝感人,老家距离云梦县城十余公里。古泽云梦,是他文学创作的母题。从散文集《云梦泽唉》到新作《团圆酒》,他笔下的草木虫鱼、方言俚语、人情世故,无不浸染着云梦的烟火气。“写云梦,写中国乡土真实的肌理。”舒飞廉坦言,尽管在大学任教多年,他仍坚持每年返乡生活数月,观察四季农事,记录乡邻故事。这种写作方式,让他的文字既有学者的智性,亦饱含农人的体温。

图片

分享会上,范小雅以六问串联起《团圆酒》的创作内核。谈及小说中“元英婶妈喊彩”等鲜活场景,唐唐提到了小说中真实与浪漫的结合,“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以及蕴含在作品字里行间的疼痛和美好等多个观点。舒飞廉笑言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他回忆童年时,乡亲们红白喜事中的“彩词”如歌谣般烙印心间,“写小说时,只需闭上眼睛,那些声音、气味、动作就会自然流淌到纸上”。对于“小说是心灵世界还是现实映照”之问,以及如何在文学创作中重新构建和再现过去的经历,他给出诗意回答:“云梦泽的云气升腾成云,落回大地便是雨。小说家的任务,是将记忆的云雾酿成故事的雨水。”

图片

《团圆酒》中,方言俚语的运用令读者称赞不已。罗庆华问到在《团圆酒》小说中,回忆到小时候孩子们“闯麻城”的游戏,是否可以视作孩子们长大后进城闯荡生活的隐喻;当孩子们在游戏中高喊“麻城闯不开,是个孬家伙”时,是否隐喻了三十年后自己会成为被现代性围城困住的“孬家伙”;跛子楚平的驴闯进荒废的、四周被植被包围得水泄不通的破旧的蔺家台子,是不是也可以视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闯麻城”等问题,舒飞廉交流了“麻城”的文化历史背景,隐藏其中的暴力隐喻,“方言不是土气,藏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密码”。他提到《团圆酒》中“风雪夜宴”的描写,“好的小说语言应如庖丁解牛,既见筋骨血肉,又闻时代呼吸”。

图片

2023年,舒飞廉获评武汉“英雄城市”年度散文家,颁奖词赞其“在都市霓虹与乡村烟火、神话志怪与数字现实、童年记忆与中年心气、农夫体验与诗人哲思的变奏中写就一代人的‘家乡书’,同时又融通古典传统和当代生活,赓续沈从文、汪曾棋等前辈作家开辟的乡土书写,开创了与时代相匹配的新散文美学”。谈及文学创作观,舒飞廉坦言,深受沈从文、汪曾祺影响,但也注重与当下时代对话,真正的乡土书写,既要扎根泥土,也要仰望星空。诗人燕七评价,《团圆酒》中的盲人、尼姑等边缘人叙事,是“以微尘见宇宙”。

从云梦泽的云气中走来的舒飞廉,始终保持着“乡野侦探”般的敏锐与温情。他的写作,既是对农耕文明的挽歌,亦是为数字化时代乡土精神寻根的寓言。正如《团圆酒》封底所印:“举杯敬的不是酒,是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魂。”

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临近尾声时,窗外星光闪烁,室内欢声笑语,大家意犹未尽,当读者们问到舒飞廉下一步的创作计划,舒飞廉表示,新小说集《获鳞》可能在明年与大家见面。让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韩书林
审核:吴丽君
终审:蔡兴望
出品: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