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在今日早盘发布公告,拟通过“先旧后新”方式发行8亿股新股,预计净筹资约425亿港元。此次配股引发市场震荡,股价低开5.53%后持续承压,截至发稿,跌6.23%,报53.40港元。配售完成后,新股占比将达3.1%,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加大AI及电动车研发投入,同时补充营运资金。
“先旧后新”配股的高效性与风险控制
“先旧后新”是港股市场中一种常见的再融资手段,其流程高效性体现在大股东雷军先将所持股份借予上市公司配售,投资者当日即可交易,无需锁定期,较传统增发节省2-3周时间。风险控制方面,采用旧股先行配售,总股本未立即扩容,有效控制股价波动风险。成本优化方面,选择股价历史高位实施,显著降低单位募资成本。此次配售完成后,雷军持股比例将由24.10%微降至23.4%,其他股东合计持股从75.9%稀释至73.6%,新增投资者持有3.1%股权。
融资对小米汽车业务的影响
花旗银行分析指出,此次融资具有战略必要性。截至2024年末,小米虽持有31亿元净现金及393亿元经营现金流,但电动车业务单台亏损达4.5万元,全年净亏损62亿元。叠加2025年计划将汽车产能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AI研发投入持续加码,预计资本开支将突破105亿元历史高位。425亿港元融资可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支撑“智能出行+AIoT”双引擎战略。同时也有报道指出,短期股价承压主要源于3.2%的股本稀释效应,但中长期看,此举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加速SU7车型产能爬坡,并为即将启动的2027年海外汽车市场布局储备弹药。
小米的长期战略与市场预期
小米集团此次配售及认购事项,旨在进一步扩大股东权益基础、优化资本结构,以及支持公司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财报显示,小米集团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但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达62亿元。目前,小米正在大力投资其新兴的电动汽车业务以推动增长。在公布了2021年以来最快的收入增长后,公司最近提高了2025年电动汽车交付目标,全力冲刺35万台的目标。2025年被称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淘汰赛”阶段,而汽车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需要车企储备足够多的资金。近期,多家造车新势力发布年报均提到,其账上储备了足够多的现金用于开展业务。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米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