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新式家电的快速普及,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高昂的耗材价格令消费者感叹美好生活难以持续。
2.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家电的耗材价格往往高于产品本身,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压力。
3.然而,一些小型厂家推出平替耗材,价格较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4.家电品牌面临高价耗材的困境,需要寻求降低耗材售价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真正的智能生活应关注用户真实需求,避免订阅制陷阱,实现普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新式家电的加持下,中国人的智能生活有多爽?
早上睁开眼睛,呼吸一口被空气净化器过滤的洁净空气,然后拿起电动牙刷,让高速运转的电机代替你的手,然后接一杯净水器制造的直饮水漱下口。
再打开胶囊咖啡机,一边品味香气腾腾的热咖啡,一边坐看各种机器在家里忙前忙后,扫地机器人来回穿梭自动清洁,智能猫砂盆自动铲屎装袋,洗碗机哗哗作响,让你十指不沾阳春水……
如此舒适、健康又省心的生活,放在几十年前,科幻片都不敢编,放在当下,也足够令全世界羡慕。而这样的美好生活,正在随着新式家电的快速普及,变成每个中国家庭的日常。
01 进击的家电
这两年,国家大力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各地相继推出补贴政策,几十亿、几百亿地撒钱,并且补贴范围越来越广,从冰箱彩电空调等传统的家电,覆盖到了净化器、扫地机等新品类,而厂家们面对激烈的竞争,也纷纷自砍一刀,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新品,降价增配。
过去的2024年,中国家电零售额已经到了惊人的10307亿元,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也突破了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创造新纪录。
各种新式家电都有亮眼的表现,可谓光速普及。扫地机器人全年出货量达538.9 万台,算上吸尘器、洗地机等清洁电器,总的零售量高达3035万台;净水器卖出了928.6万台,空气净化器也卖了超过320万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多重折扣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低价买到了新式家电,各种高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把越来越多的家务给自动化、智能化了,这些家电一边解放用户的双手,一边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体验,大家也逐渐依赖起了它们,爽过就回不去了。
02 美好生活,到换耗材为止
但是,这样的低成本美好生活,也许只能维持一年或者几个月,具体要看你家里的电器,更换耗材的周期是多久,电器有国补,耗材可没有。当你看到耗材售价那一刻,可能瞬间就觉得自己请了个爹回来。
就拿很多人家里都有的净水器来说,滤芯基本上需要半年一换,有些型号甚至要求3到4个月一换,而大牌净水器的滤芯,起步300多块钱一支,哪怕买套装,也只能减个十来块,一些特别高端的净水器型号,对应的滤芯价格自然也更恐怖,贵的要1300到1600元一支,换起来是真的肉疼。
咱们且不说贵的,就看那些300来块的滤芯,它们对应的净水器型号,整机售价大多也就只有1000到2000元不等,换句话说,你要是用得狠点,用个两三年,换芯的费用就超过了机子本身的价格,堪称“卖机器只是交个朋友,卖耗材才是细水长流”这个模式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滤芯更换服务才是企业和经销商的核心利润点,占据代理商收入的60%到75%,为了获得稳定的换芯收入,很多企业甚至在亏本卖机器,给大家制造一种使用成本很低的假象,诱惑人下单。
这还不算最离谱的,一些小厂家甚至用“零元购”作为噱头,吸引一些农村老人安装机器,然后兜售天价滤芯。
这种赚钱模式的结果就是,一大堆用户发现自己换不起滤芯,索性就摆烂了,权当家里没这玩意。
还有人算算滤芯的账,再看看桶装水价格,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就算喝水、泡茶、煮饭全都用桶装的纯净水,都要不了这么多钱,感觉血亏。
类似的例子还有空气净化器,也是滤芯贵得要命,一买一个不吱声,基础款都将近200块,你要是想再过滤点什么二手烟、甲醛、细菌病毒,只能选择进阶款,换一次400块。
这滤芯的水可就深了,像是里面的主要材料活性炭,就分回收的、国产的、进口的几种,成本也是从低到高各不相同,然而消费者并不能直接分辨好坏,不少厂商就把几种活性炭混着用,轻松赚取高利润。当然,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材料往差了用,成本差不多60元材料,奔着天花板去,200元的成本也差不多了,以次充好的收割方式存在极限。
那啥没有极限呢?品牌力!代工企业出厂价100来块的空气滤芯,到了洋大牌的供应商手里,瞬间就变成了要价1000元的奢侈品,注意,这仅仅是供应商那边的价格,洋品牌卖给消费者的时候,恐怕还要再加一层价。
瞭望东方周刊
03 天价耗材,疯狂背刺
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的滤芯,看起来还算有点科技含量,你讲一大堆什么反渗透、活性炭、高分子材料……这些专业名词消费者也看不懂,反正听起来很牛X,能勉强说服自己购买天价耗材。
有些家电的耗材,真就是贵得毫无道理了。
同样是塑料刷毛+塑料柄,普通牙刷可能只要你两三块钱,然后到了电动牙刷的刷头,里面增加了一套可以联动旋转的机构,价格瞬间翻10倍,很多大品牌都要30块钱一支,而且是套装价,一次买下十来支才有这优惠,比较贵的型号,一支刷头可能要你50块。
有媒体专门统计过,按照官方推荐的更换周期,大部分电动牙刷的年使用成本都在100-200元间,往往是使用一年半到两年,就会超过电动牙刷本体的价格,拿来买普通牙刷,都足够你周抛了。
太平洋科技
问卷调查也显示,用户对于电动牙刷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刷头价格太高,买得起用不起。
海报新闻
不过好消息是,电动牙刷这行业准入门槛低,也挺卷的,有些厂家已经专门针对这个痛点,推出了低价刷头,狠狠心的,能把价格打到9.9元,虽然还是比普通牙刷贵,但好歹也是降了,清洁家电的耗材,那才叫一个坚挺。
在官方店的耗材区,你能看到,巴掌大的拖把布,就要你20元一块,因为它是扫地机器人专用的,3个月换一次,一台机器人需要换两块,那么每年就得花160元;你还能看见,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细毛刷,开价32元一个,因为它也是扫地机器人专用,按照官方换件周期,每年花费256元。
就连平平无奇的滚刷,只要套上了“洗地机专用”这个头衔,都瞬间变得高贵了起来,软胶材质的,99块一个,软毛抗菌材质的,129元一个,官方建议半年一换,那每年又是两张红票子没了。
可能这些清洁家电的用户百思不得解,这熟悉的形状,这简单的结构、廉价的材料,怎么厂家稍微改改造型和尺寸,就变成高攀不起的价格了呢?
估计用户们更想不明白的是,官方提供的清洁液里,到底是掺了金子还是掺了啥祖传秘方,300毫升的小袋装,就得花100多块钱,你平均算下来,比有些白酒的单毫升价格都要贵了,而且退一步说,同样是起到除污、杀菌的功效,普通的清洁液才几个钱啊,哪怕是大牌的,100块也能买个7000、8000毫升了。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够高血压了,别急,重磅的还在后面,让你家猫过来了解一下,它每次上厕所的成本有多高。
某日本大牌的智能猫砂盆,专用集便袋,30个装,售价39元,算下来单次铲屎成本1.3元;国产品牌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集便袋差不多是0.95元一个。这种所谓专用耗材,说破天也就是个塑料袋而已,无非就根据猫砂盆的尺寸和结构,改下尺寸以及抽绳装置就行了,如果去掉“专用”这个光环当成普通垃圾袋卖,0.1元大家都嫌贵。
而且有很多用户发现,某些品牌的猫砂盆的收集程序很奇怪,集便袋明明还有不小的空间,就直接抽走袋子换成新的,多少有点故意搞浪费的嫌疑,家里如果猫多,一年下来光在袋子上就要出几百块。
倒不是说大家出不起这几百块,问题在于,如果家里全是这样的新式家电,小到牙刷,大到洗地机、猫砂盆,每个家电都跑来刺你一刀,一年掏个几千买耗材,这生活成本可就高了。
04 小厂平替,整治大牌
面对天价原厂耗材的背刺,用户在叹息,也有人看到了商机。
中国的产业链突出个大而全,啥东西都能给你复刻出来,打成白菜价,更别说这些毫无技术门槛的配件了,对于同一产业内的工厂来说,就是量量尺寸的事,所以,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都能找到小厂推出的平替耗材,覆盖各个家电大牌的各个型号,价格便宜,量大管饱。
原厂单支要价30块的牙刷头,小厂的平替款38元能买到8支,还和原厂一样,有多种不同材质、形状可选。洋品牌要价1100的净水器滤芯,平替款直接半价,550元带回家。还有那些贵上天的清洁家电耗材,什么几十块的抹布、上百块的滚筒,在平替这里,只需100元就可以买到够用整年的耗材套餐,包含6块抹布、4个清洁刷、4个过滤网、2支滚筒,还外加2大瓶地板清洁液。
就连向来以定价良心著称的雷总,也成了小厂的打击目标,他家售价178元的空气净化器滤芯,平替款只需70不到。
从买家评论区来看,有小部分人觉得,这些平替耗材的材质、性能,还是跟原厂耗材有一定的区别,可能用起来没那么舒服或者做工稍微粗糙了点。不过绝大多数用户的态度还是 —— “这价格就别挑三拣四了,要什么自行车”,其实在销量数据里也能看出来,很多平替款的都是月销售上万件,牙刷头甚至有销量几万件的,可比官方店的数据好看多了。
高价的原装耗材,是家电企业的现金奶牛,你现在搞什么平替,把人家的牛宰了,大厂肯定要急眼。
他们首先祭出的就是“质保政策”,你要是用第三方平替件,一旦出现任何故障,厂家就不给保修,只能自费修理,可能花费远超的耗材差价,这个法子在汽车等行业已经有大量实践经验,百试不爽。
第二招就是“用户教育”,从方方面面阐述平替件的危险,比如说很多厂家都宣称,第三方的地板清洁液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可能堵塞住出水孔;净水器和空气净化器品牌,就会骂平替件质量不过关、过滤效果差,可能危及用户身体健康,像什么扫地机器人抹布这种,实在说不出啥危害性的东西,都要说平替件做工粗糙、清洁不到位。
如果这些都劝不动,那就干脆出第三张牌,“软件封锁”。一些比较价格比较高的原厂耗材里,往往会内置芯片,用来给主机识别型号、剩余寿命等等信息,厂家只需要写入一条规则,当主机靠芯片识别出第三方耗材,直接报警或者拒绝工作,就可以恶心到买平替的用户。
真不是开玩笑的,现在的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滤芯里已经普遍装备芯片了,有些型号的主机如果识别不到原装滤芯,就会一直嘀嘀嘀狂叫,搅得你家鸡犬不宁,为了防止芯片被拆下来重复使用,个别厂家甚至搞出了“芯片刷一次就失效”的设定,堪称“做事要做绝”的典范。
用户想省点钱买平替,还得跟厂家工程师斗智斗勇,有的狠人就越想越气,干脆把净水器里的报警装置给拆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甚至有大佬仔细研究了滤芯芯片与主机交换的密码,发现这组数字是按照硬件编号有规律生成的,换句话说,你可以自己写一套简单的算法,然后无限瞎编出新的密码,再将新密码用读写器刷进老滤芯的芯片,就可以骗过主机……怎么说呢,大佬为了省这百来块钱,真是用上了毕生所学。
05 买新式家电,我们赚了吗?
大家买这些新式家电,本来是为了图个省心,现在还需要花这么多金钱更换耗材,要么就花精力去倒腾它、伺候它,倒反天罡了属于,这种用户体验可说不上好。没准很多人到最后会觉得,自己是花钱买了个教训,以后有什么新科技,也不太愿意去尝试了,只想老老实实用2块钱的牙刷刷牙,用10块钱的拖把搞卫生。
可能家电企业觉得,高价耗材是可持续的长期收入,但你要是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高价耗材,属于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其实这事也不是完全没法解决,对于搞平替的小厂来说,重点在怎么证明自己,把原材料一五一十告诉消费者,把成分说清楚,再找专业机构来检测一下,证明自己的效果跟原厂件旗鼓相当,用户不就放心下单了吗?总之就是,不能再按搞山寨的思路去做,要让平替产品也正规化,才能做大做强。
至于家电品牌,也不是不让你们赚这个耗材钱,业内的巨头就那么几个,老板们坐一起谈谈,把五花八门的接口规格统一一下,在尺寸上也对齐一下,让各大品牌的耗材变成标准件,然后大规模化生产,耗材产量是之前的几倍,成本不就摊平了么?完全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同时降低耗材售价。
人类的懒,是全方位的懒,既不想做家务,也不想在外面辛苦赚钱来养活家里这些智能电器,家电行业想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产品,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
造出大家买得起的家电,只算成功了一半,能让大家用得起、用得爽,才能成为最终赢家。
当耗材价格突破心理防线,当维护成本消解科技红利,被刺痛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真正的智能生活不应是精心设计的订阅制like的陷阱,而是彻底的普惠。
而市场也终究会验证,任何脱离用户真实痛点的创新,都是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