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甘南绿色引领 奋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图片

收获水稻(资料片)。

图片

对向日葵苗进行菌核病综合防控试验。

图片

县域产品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图片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文/摄 李文浩 高春雨 本报记者 孙昊

近年来,甘南县,这片被高质量发展梦想照亮的黑土地,以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质量提升为保障,以品牌塑造为抓手,全力打造“四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加快转变。

聚焦科技农业 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强化平台建设,该县与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实践“基地+中心+产业联盟”的新型县校合作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立“科技包县”战略合作,与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开展科技增粮合作,大院大所百名农业科技人才赴甘南县常态化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县乡村三级示范基地122个,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

强化农技推广,围绕品种选育、农技应用、模式推广等农业生产关键点,锚定备、耕、管、防等关键环节,采取帮带推广服务模式,构建“长短期相结合、请上来走下去相贯通”的培训方式,推广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防控增产技术16项、829万亩,全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强化信息赋能,应用信息化平台对植保、农机作业标准、作业面积、作业区域等精准管理,无人机作业监测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农机作业面积稳定在270万亩以上。通过设施设备铺装、农业平台赋能,全县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28%。

聚焦绿色农业 构建农业发展新模式

该县持续推进农业面源防治,配备病虫疫情监测点167个,建设“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9.65万亩,使全县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坚持狠抓执法监管、高频督导巡查、有偿回收奖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90%以上。

持续推进农业标准生产,打造“百亩攻关田”72个、“千亩示范方”16个、“万亩示范片”2个,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持续完善“七大体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超100万亩。

持续推进种养循环发展,积极探索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化协同”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连续六年获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称号。8个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6个预处理中心、145个村级粪污集中收集点高效运转,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聚焦质量农业 提升农业发展新水平

坚持严执法,该县探索建立“执法互助、案件移送、两法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围绕监管检测、认证登记、生产记录建立、合格证开具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监督,开展农资打假、“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等专项行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100%。

坚持强监管,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五定”管理机制,构建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全面实行生产主体备案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建立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化”流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100%。

建立科学的“用养”长效机制,积极推广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绿色认证面积达219万亩。依托全县54个长期监测点位,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持续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41.6克/千克。

聚焦品牌农业 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该县从“特色产业”入手,指导鼓励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数量达到127个。紧紧围绕县域特色产业,深挖绿色、有机食品特殊品质、独特口味,甘南粥米、甘南压榨大豆油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从“赋能加持”入手,积极组织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完善生产加工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品牌管理体系,全县共有9家企业的34款产品入选“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

从“市场拓展”入手,定期组织企业参加省级统一组织的“黑土优品”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借势增加曝光度。组织企业入驻“832”“阳光七采”等网络平台,参加全国农产品等展销会,实现了“甘字号”农产品走出省、卖全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