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
一部记录民警琐碎日常的电视剧《警察荣誉》火遍大街小巷,以近乎真实的笔触描绘出了基层生态、人情冷暖,基层民警没有大案要案加持,没有卓著功勋嘉奖,但无数你我身边的邻里琐事、鸡毛蒜皮堆叠累加,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后味十足。化解一起邻里纠纷、救助一只流浪猫、抓获一名偷盗犯……警服下是服务群众的热忱和赤诚,党旗上是镌刻入骨的职责和担当,我们不禁触发思考,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即便是淡然无味的“白开水”,也应该时刻冲破“沸点”、化气升腾。
服务群众工作,要以平常心熬煮“低温常态”。只有树起“群众事无小事”的行为标尺,才能敦实“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思想根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毋庸置疑,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必须要在吃劲岗位磨练、在重要岗位历练、在关键岗位锤炼。然而,我们更应认识到,逆流前行不都是在闪耀灯塔下,艰难作业不都是在众所瞩目中,工作岗位没有排名顺次、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是争取群众满意度的岗位都是吃劲岗位,只要是执政为民的岗位都是重要岗位,只要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岗位都是关键岗位。基层一线不仅需要“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壮志豪情,更需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躬身笃行;不仅需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决心意志,更需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涓滴坚守。从小事着眼、从低处着手,越是在基层一线,越应该摒弃好大喜功之心,对待群众工作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将研究好一个个关乎民生冷暖的小标题,作为耕耘基层持续探索、持续发力的大问题。
服务群众工作,要以责任心应对“需求动态”。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带来了庞大的人口红利、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逐渐轮廓清晰的群众维权意识、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显著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子女教育到赡养老人,从邻里关系到婚姻矛盾……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服务群众的内容条目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服务型政府的考验项目日趋繁杂多变,这也为民生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话题,带来了新的任务挑战。想要在基层土壤中破土向下、立稳脚跟,就要始终坚守为民谋福祉的执着追求、坚定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关注态度、坚持用行动和汗水笔耕不辍的扎根守护,用好党员干部使命信念的“定海神针”,钻研透彻岗位职责的“武功秘籍”,灵活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黏性,时刻坚持用心用情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舒民困,克服功利心、提升责任感,切准群众需求“脉搏”,在百姓需求“动态”中稳住便民利民“静态”。
服务群众工作,要以信念感打造“真金固态”。在人民群众的信仰中生根发芽,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发展壮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进取、为人民理想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发展密码,也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坐标指南。做好人民服务员,就要有盛情接待送迎办事群众的“热心肠”,就要有时刻瞄准群众关注点的“眼力劲”,就要有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疑问的“巧口舌”,就要有兜住兜准群众生活底线的“反应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精准帮办指导,带好正冠正己“紧箍咒”、常念慎独慎微“三字经”,以坚定的理论信仰在一线“啃硬骨头”,以扎实的实干作风为群众“开顶风船”。只有将“千万锤成一器”的决心和担当融入工作,用“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态度和勇气锻造打磨,才能真正把基层干部想干事的“原石”打磨成能干事、干成事的“真金”。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心中有党,才能听到时代召唤的战鼓隆隆,身披甲胄一往无前;心中有民,才能看到改革发展的脚步铮铮,身先士卒勇当先锋。提升基层服务热度,基层干部必须坚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忧”的初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提高为民造福的“心气儿”、提升服务群众的“干劲儿”。以平常心熬煮“低温常态”,以责任心应对“需求动态”,以信念感打造“真金固态”,一定能在服务群众工作常态中,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添砖加瓦,成就热血不凡事业、书写别样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