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火了,借助AI技术,古人们纷纷“复活”,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2.网友们创作的视频中,杜甫、王羲之、苏轼等历史人物纷纷回应后人的误解和指责,呈现出强烈的互动感和现场感。
3.除此之外,各地文旅部门也借助"回答我"梗为家乡的旅游宣传助力,吸引了年轻群体的注意力。
4.然而,有部分网友表示这种模式有些"暴力",看到会"吓一跳",认为AI创作需要注意边界,避免低俗恶搞和擦边行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早上被王羲之骂,
中午被赵孟頫骂,
下午被宋徽宗骂,
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骂
……
你被“老祖宗”教育了吗?
“回答我”!
AI“复活”老祖宗
古人对你“贴脸开大”
最近,“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火了。在AI的帮助下,古人们纷纷“复活”,结合人物自身经历和历史事实,配上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流传的视频中,有的古人大吐苦水,说起那些被后人误解的历史往事;有的则愤怒不已,对今人给出的“刻板印象”不断反驳。
仿佛教科书上的人物插图活了,不仅有声音有表情,还会对你“贴脸开大”。网友说“好像8G冲浪连上古代WiFi。”
来源:人民日报
在网友们创作的视频里,杜甫“回应”了网友“杜甫为何天天写惨诗”的疑问:“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全断,换你你不emo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好不容易捡点茅草,回去补补房顶,结果被人当着面薅走了。说我卖惨,真是给我气笑了。我落魄的时候,用槐树叶子做凉面吃,你能吗?回答我!”
面对“王羲之为什么不写大字”的问题,王羲之现身“回答”道:“我不写大字是因为身体素质不行吗?没力气吗?握不住笔吗?我条件允许吗?你问蔡伦,我有八尺丈二的纸吗?”
苏轼在线发疯,回应为何一路被贬,“咋不说变法派嫉妒我呢,那我问你,你在我位上能不能撑这么久,能不能,我不够小心翼翼吗?就差当爹供着了,回!答!我!”
宋徽宗也“开麦”回应“文人当不了皇帝”的指责:“我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我瘦金体不好看吗?我青绿山水不好看吗?”
李时珍改行做赛博中医:“保温杯里泡枸杞,还要加冰美式,白天是喝生椰拿铁来续命,晚上吃褪黑素强行关机,搁这玩人体重启呢,回!答!我!”
李时珍采药图
“回答我”到底啥来头?
“回答我”的魔性梗究竟诞生于哪里?最早出自一位B站游戏主播“小明剑魔”的直播片段,在和观众对线时,爆出来“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为什么)”的名场面,先天直播圣体的“回答我”也成了全网整活的原素材。
一时间,全民爆改“回答我”,李白、孟郊、李时珍、莎士比亚、梵高,甚至孙悟空、被武松打的虎 、喜羊羊、植物大战僵尸的戴夫,都开始“回答我”!
官号下场,玩梗玩出花
不少博物馆、地方文旅的官方账号也纷纷“下场”,用家乡的历史名人进行“花式宣传”。
苏州博物馆借助AI技术“复活”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以其诙谐幽默的口吻回应后世对其“风流”的误解:“说我风流?说我不务正业?说我疯癫?来好好看看我!你回答我!”
来源:苏州博物馆
在网友的催更下,紧接着又连发两条王炸视频,祝枝山暴走:“谁再传我是唐伯虎跟班?油腻警告!”文徵明在线打假:“听说有人骂我笨?”
中国警察网发布的“回答我”视频里,某网友问“我骑鬼火能不能翘头”,警察蜀黍在线开麦:“那我问你,鬼火一响,爹妈白养,车头一翘,阎王爷笑,你骑车有没有正确佩戴头盔,回答我!”这梗张力十足,笑不活了。甚至还在评论区优雅地跟网友互动:“就问你安全驾驶记住了没?回答我!”
共青团中央的《黑猫警长之回答我》,B站播放量293万+,反诈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大脑。山西消防、南京消防、甘肃公安、枣庄公安、宁波公安等也连夜“套公式”开始整活科普、宣传,纷纷解锁“新晋流量密码”。
各地文旅部门也不甘示弱,纷纷借助“回答我”梗,为家乡的旅游宣传助力。杜甫在视频里对着镜头大喊:“我杜甫魂牵梦绕的故乡你都不关注吗?回答我!”,苏轼急眼催促“为什么还不来浙江?”,暴躁中透着傲娇的反差操作,让网友集体沦陷:“他凶得越狠,我玩梗越嗨!”
知识以奇怪的方式进入我的脑袋
自从手滑点开第一条,大数据就缠上了我,谁能懂“回答我”这三个字喊出来那一刻的含金量!知识以奇奇怪怪的粗暴方式进入了脑袋,感觉能在被窝里用一个月速通上下五千年!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二次创作很有趣,借助AI技术与历史书里的人物拉近了距离,也获取了更多历史知识。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这种模式有些“暴力”,看到会“吓一跳”。
无论怎样,如今借助AI技术,我们和古人不再只是“平面交流”,有了更强的互动感和现场感,很多以前觉得枯燥的知识点也被大面积传播。
而且,这些短视频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作品融入现代语境,降低了公众接触历史的门槛,使得历史知识和文化观点的输出更亲切,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进而寓教于乐。
正如一位网友留言,“平时我对历史了解没有这么详细,现在听到他们‘本人’讲,有一种又好笑又心酸的感觉。”让以前因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历史无感的人重新燃起兴趣,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回答我”系列视频的火爆再次证明,哪怕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洗礼,迷人的“老祖宗”们归来仍是“顶流”。这背后折射出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爱护,也充分体现出国人以有趣的互动形式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信心与热情。
当然,AI创作也要注意边界,不能陷入低俗的恶搞,让“创作”仅仅流于形式,也要避免出现飙脏话等擦边行为。让AI技术在为我所用的同时,也向善而用。
关于“回答我”热梗
你怎么看?
哪个热梗视频让你印象深刻?
回答我!
综合自央视网、广告头条、中国青年网、北京日报、齐鲁晚报、澎湃新闻、人民网、 中国警察网、苏州博物馆、人民日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视觉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