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沂蒙精神·大家谈|沂蒙精神如何赋能共同富裕

图片

图片

沂蒙精神赋能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 何 非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将沂蒙精神与共同富裕相结合,厘清其逻辑关系,阐明沂蒙精神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逻辑机理,从沂蒙精神中汲取智慧,使其成为超越时空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逻辑

沂蒙精神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追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奋斗目标。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沂蒙地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带领沂蒙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生活状态实现翻身解放的历史进程中结出的硕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其中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多重智慧具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作用,沂蒙地区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党政军群为了保障群众利益,在减租减息运动中不是生硬地照搬其他根据地的做法,而是立足沂蒙实际,实施借粮、三三制、累进税等措施,渐进式地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根据地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群众的工作,开展根据地文化建设,比如组织开设识字班、冬学、夜校、宣传队、剧团、工作队、斗争会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形成“过上好日子”的思想共识。党和人民利益一致之后必然会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思想认识、价值追求、情感认同上同心同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带领下,整山治水、兴修水利,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逐渐摆脱贫困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沂蒙地区通过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经验证明,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领导,正如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第一条是“党群同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沂蒙精神的政治品格,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必须站稳这一立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富裕。

理论逻辑

岁月变迁,精神永续。虽然历史时期不同,党和国家面临的发展形势、发展任务不同,但沂蒙精神总能与时代需求相契合,展现出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勃勃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缘何而来?从理论维度讲,沂蒙精神中内嵌的目标指向力、价值引领力、力量凝聚力决定了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沂蒙精神蕴含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沂蒙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追求,不管是党推翻三座大山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的目标导向,还是沂蒙人民为了实现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富裕生活的不懈追求“坚定跟党走”的方向选择,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

沂蒙精神蕴含公平正义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共同富裕涵盖了对公平正义的目标追求,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创建更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沂蒙精神展现了党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命运,与共同富裕中强调的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价值目标层面具有一致性。

沂蒙精神蕴含艰苦奋斗的发展导向。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但是美好生活是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而不是“等、靠、要”或是“搭便车”得来的。沂蒙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与共同富裕理论所强调的通过勤奋劳动、诚信经营发展致富的理念相呼应。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苦干实干实现了整体脱贫正是共同富裕理念的生动实践。新时代的山东人民仍然需要用“不怕苦”的韧劲和“敢拼搏”的锐气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为全面发展、创新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实践逻辑

共同富裕不仅是价值理念,更是伟大实践。沂蒙精神赋能共同富裕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沂蒙精神以党群同心凝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沂蒙地区形成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一场双向互动。在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是党和人民军队首先选择了人民并通过践行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的拥护,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谁同他们站在一起,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谁就是他们心中的“自己人”,他们就与谁铸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新时代,作为群众的“自己人”,山东广大党员干部真心为民,主动作为、接受监督,推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2345+首发”等一系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创新实践,有效凝聚了关于共同富裕、共奔好日子的党群共识,稳步推进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沂蒙精神蕴含着推动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丰厚红色资源。共同富裕是“富口袋”和“富脑袋”的统一,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也要实现精神文明的富足、富强。沂蒙精神的历史遗存,如革命文物、展馆遗迹和红色文艺作品等,具有多重文化价值,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珍贵文化资源。山东依托沂蒙精神,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大力发展红色展览、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产业业态,近年“跟着团长打县城”“水润琅琊”“国秀琅琊”等一大批“红蓝绿古今”融合的文旅产品火爆出圈,满足了群众对文化旅游和接受历史传统教育的双重需求,使之成为民心工程、富民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共生共赢。

再次,沂蒙精神积淀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方法。“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含着推进共同富裕的方式方法。其中,“同心”和“情深”的主体为党同人民群众,即共同富裕的参与者。党组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既为这项事业谋划长远,又领导人民群众干在当下,必须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既是共同富裕的享有者,也是建设者,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支撑,只有真正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发展、铸就美好生活。“交融”和“与共”可以理解为党政军民必须紧密合作团结如一人,形成关于共同富裕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话语范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都有成就感、人人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生动局面,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同体。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是中国人民的孜孜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实现的美好蓝图,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作者系沂蒙干部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