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每天排便一到两次的人群健康状况最佳,而便秘或腹泻可能带来显著的健康风险。
2.研究发现,便秘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耗尽可发酵的膳食纤维,产生有害物质,可能对肾脏造成长期负担。
3.另一方面,腹泻会使身体排出过多的胆汁酸,可能导致肝脏功能紊乱。
4.研究团队发现,每天排便一到两次的人群拥有最健康的肠道菌群,特别是那些以发酵膳食纤维为生的“专性厌氧菌”。
5.未来,研究人员计划设计一项大型临床试验,评估排便频率对疾病预防的潜在作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01
近日,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揭示了排便频率对生理功能和长期健康的深远影响。研究表明,每天排便一到两次的人群健康状况最佳,而便秘或腹泻可能带来显著的健康风险。
过去的研究曾指出,便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而腹泻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有关。然而,这些发现主要基于患病人群,因此无法明确不规律的排便习惯究竟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肖恩·吉本斯(Sean Gibbons)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分析了1400多名无明显疾病的健康成年人的数据。参与者不仅提供了血浆和粪便样本,还详细填写了关于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问卷。
“我希望这项研究能让临床医生重新认识排便频率管理的重要性,”吉本斯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道,“以往,医生往往将排便不规律视为一种小麻烦,但我们的研究显示,它可能对健康有更深远的影响。”
02
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将排便频率分为四类:便秘(每周一至两次)、低频正常(每周三至六次)、高频正常(每天一至三次)和腹泻。通过综合分析血液化学、肠道微生物组、遗传信息等多方面数据,他们发现了排便频率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研究发现,当粪便在肠道中停留过久时,肠道微生物会耗尽可发酵的膳食纤维,转而分解蛋白质,从而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对甲酚硫酸盐(p-cresol sulfate)和吲哚硫酸盐(indoxyl sulfate)。这些毒素对肾脏尤其有害。
“即使是在健康的便秘人群中,我们也能观察到这些毒素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吉本斯解释道。这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对肾脏造成长期负担,甚至成为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相比之下,腹泻则表现出另一套健康问题。研究团队发现,腹泻患者的临床指标显示出炎症和肝损伤的迹象。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身体会排出过多的胆汁酸,而这些胆汁酸通常由肝脏回收利用,以帮助溶解和吸收膳食脂肪。胆汁酸流失可能导致肝脏功能紊乱。
研究进一步发现,每天排便一到两次的人群拥有最健康的肠道菌群,特别是那些以发酵膳食纤维为生的“专性厌氧菌”。这种状态被称为“黄金区间”,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平衡并减少毒素的产生。
不过,吉本斯也强调,仍需更多研究来精确界定这一理想范围。
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年轻人、女性以及体重指数较低的人群倾向于排便频率较低。吉本斯认为,这可能与性别间的激素和神经系统差异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男性通常摄入更多食物。
结合生物数据和生活方式问卷,研究团队描绘出符合“黄金区间”的人群特征。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高果蔬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是我们观察到的最大信号,”吉本斯表示。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期锻炼以及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模式,也被证实有助于维持规律的排便频率。
03
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设计一项大型临床试验,通过长期跟踪一组人群的排便管理情况,评估其对疾病预防的潜在作用。
目前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通过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规律的排便频率,可以显著改善长期健康。正如吉本斯所希望的,这项研究或将促使更多医生重视排便频率管理,将其视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
Johnson-Martínez, Johannes P., et al. "Aberrant bowel movement frequencies coincide with increased microbe-derived blood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organ function." Cell Reports Medicine 5.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