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开拓新路径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图片


  文丨李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文旅产业既是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载体,促进文旅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之举。2024年深圳全年接待游客数量1.85亿人次、增长10.8%,旅游收入2650亿元、增长11.3%,说明文旅消费的巨大潜力。近期深圳以市委2025年1号文件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其中对增强城市旅游国际吸引力方面做出具体安排部署,说明深圳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未来,深圳应持续创新路径,挖掘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构建湾区文旅共同体


共建文化遗产走廊。全面整合大湾区文化遗产资源,可联合香港元朗、东莞虎门等地,串联深圳赤湾左炮台、虎门威远炮台等历史遗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旅游线路。深圳大鹏清醮也可同香港长洲太平清醮等共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创新跨境消费场景。大湾区拥有便利的出入境条件、优越的口岸设施和政策制度,可考虑在前海合作区试点“文旅自由港”,允许港澳文旅企业在深设立分支机构。在福田口岸建设“大湾区文旅服务驿站”,提供跨境套票预订、旅游咨询、外币兑换等服务。探索推出“大湾区文化消费卡”,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景区、剧院、博物馆等“一卡”畅游。


02

打造数字文旅新范式


建设数字文旅平台。依托深圳数字经济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对大湾区丰富的文旅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高效管理。通过构建全景虚拟展示、智能行程规划、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板块,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旅体验,实现文旅信息精准推送与服务高效匹配,推动大湾区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文旅综合竞争力。


优化“一老一小”智慧化服务。可开发“银发文旅智能助手”,整合语音导览、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功能,同时在主要景区进行设施适老化改造,如防滑步道、电动代步车租赁站等,建设更多“老年友好型景区”,让老年游客出行更方便。针对儿童,设置趣味化虚拟场景,结合 AI 技术推出智能儿童导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景点知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亲子家庭精准推荐适宜的游玩路线与亲子活动。


03

开发全域全季旅游产品


针对深圳气候特点,可推出“四季全天”消费计划,春有非遗展演、夏有滨海度假、秋有工业旅游、冬有温泉康养,形成“月月有主题”的供给节奏,同时联动购物节、演艺活动等,融合多元消费场景,激发市民与游客的消费热情。同时,大力发展夜经济,深圳的各大商圈如福田的 COCO Park、南山的海岸城、罗湖的万象城等,是夜间消费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延长商圈内商家的营业时间,特别是餐饮、娱乐、零售等业态,鼓励商家推出夜间专属优惠活动,如夜间折扣、满减、买一送一等,吸引消费者夜间购物消费。另一方面,丰富商圈的夜间活动,在商圈内设置露天音乐舞台、艺术展览区域、亲子游乐设施等,举办夜间音乐会、艺术展览、亲子嘉年华等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在商圈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


04

发展赛事经济


深圳可通过“顶级赛事引进+本土IP培育”构建体育消费增长点。一是打造国际赛事矩阵,积极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大力引进诸如国际网球公开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赛事。凭借深圳优越的城市基础设施与赛事组织能力,为这些赛事提供一流的办赛条件,吸引全球顶尖运动员与大量体育爱好者汇聚。同时,充分利用赛事热度,联动周边产业,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用品展销会等配套活动,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二是坚持开展本土赛事IP孵化。持续办好中国杯帆船赛,同时可依托大沙河生态长廊开发城市赛艇联赛,依托梧桐山开发极限运动挑战赛,依托马峦山郊野公园和鲲鹏径开展自行车、户外运动等各类大众与专业化赛事。在人才公园建设“体育主题街区”,集成赛事观战、运动装备体验、运动康复等活动,配套开发“深马美食地图”“赛事观光专线”等衍生产品。总体而言,未来需进一步打通专业人员、大众爱好者的“观赛-参赛-衍生品开发”产业链条,让体育叠加文旅成为吸引全球流量、激发城市动能的重要引擎。


05

深挖入境消费潜力


提高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提高境外银行卡、电子支付工具的受理范围和使用便利性。推广数字人民币在入境消费中的应用,开展针对境外来深人士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系列活动。持续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减少入境人员的等待时间。扩大离境退税政策的覆盖范围,增加离境退税 “即买即退” 商店数量,完善退税流程,提高退税便利度。


提升国际化服务质量。开发具有深圳特色的旅游线路,如科技主题游、滨海休闲主题游、历史文化游等,让外国游客能够更加了解深圳,进而提升深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训文旅产业国际化人才,更好提供小语种导游等服务。在热门景区建设“入境消费体验中心”,集成货币兑换、跨境物流、景点导览等服务,使游客一站式解决旅行中的各种难题。此外,也要注重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商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保障入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放心消费。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媒介,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深圳应持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释放文旅产业活力,激发文旅消费潜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作者系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暨南大学高等健康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图片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投稿邮箱:

tqbllzk@163.com


图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赵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