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探索表达,生命成长”为主题的高中心理健康与表达性艺术辅导研讨活动在育才中学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静安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沈之菲工作室)联合主办,育才中学承办,旨在推动表达性艺术辅导活动开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活动吸引了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心理教师以及静安区高中心理教师。大家围绕“表达性艺术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表达性艺术融合的创新路径。
研讨活动中,上海市育才中学戈逸老师带来《小苏的人生地图》,以叙事疗法为框架,借“人生地图”隐喻引导学生重构困境认知,通过虚构人物“小苏”和苏轼人生对照,设计“初看—细看—再看”环节,结合绘制地图、小组共创等活动,助力学生从“聚焦困难”转向“发现资源”,传递“问题与成长共生”生命观。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李铭钰老师的《重迎求学路》以教育戏剧为载体,聚焦青少年抗逆力培养,采用“剧本杀”形式应对返校焦虑。课程围绕抗逆力三要素,以“开学缺席”事件切入,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原因,通过角色扮演探讨解决办法,最终回归现实、自我反思,传递“重启是生命成长必修课”理念 。
在专家评课环节,专家们认为,两堂课聚焦学生生命成长,融合表达性艺术治疗理念与具身认知理念,创新形式、突破方法论、激发学生主体性,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复制路径。《小苏的人生地图》主题紧扣学生困惑、教学方法巧妙、师生配合默契;《重迎求学路》契合生命教育,以“剧本杀”实现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与心理课助人自助结合,并给出优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石,而表达性艺术为青少年提供了非语言的沟通窗口,让情感得以安全释放,这正是育才中学坚持创新心理课程的初衷。”
活动中,育才中学聘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沈之菲为学校心理专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及表达性艺术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分享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据悉,育才中学坚持“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三自”教育理念,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文学、书法、绘画、戏剧等丰富多彩的表达性艺术载体相结合,润物无声地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让学生有自主、自在地展现、整合自己内心感受和能量的空间,让教师能更真切地看见学生内心最细微的困惑和成长,让家校社形成合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润泽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