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谁家在用电磁炉?
电磁炉刚出现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它会替代燃气灶,成为家庭用户的主要烹饪工具。可惜这才没过几年,电磁炉的销量就一跌再跌——
用过电磁炉,特别是深度使用过电磁炉的用户恐怕都知道原因:5种问题太突出!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恐怕就是白送,很多人也不会要。
.01
对锅具要求高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
电流通过电磁炉内部的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铁锅底部,形成无数个小涡流。小涡流使锅内的铁分子快速运动,从而进行发热。
这里面体现了两个硬性要求:
①必须是铁锅,砂锅、铝锅、玻璃锅,都不能在电磁炉上使用。
②必须是平底锅,否则磁力线无法穿过锅底产生小涡流。
但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锅很难保证全都是铁锅。谁家还没几个漂亮的砂锅、玻璃锅了?仅凭电磁炉,很难保证我们的需求。平底锅的要求就更过分了,对于中餐来说,圆底炒锅才更容易掌握火候。“只能使用平底炒锅”,注定了电磁炉炒菜不会好吃。
.02
火力不够旺
在北方,对一个人的厨艺最高的评价就是:“做饭有饭馆味儿~”为什么做出饭店的味道这么难呢?主要原因就是火不一样——
饭店后厨里的火力更旺,爆炒就更好吃。
现在燃气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新产品的火力也越来越旺:过去常见4.0kW的燃气灶,如今已经有大量的5.2kW产品出现了。
电磁炉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差强人意,最大功率也才2kW左右。哪怕热效率高达90%,依然不如传统的燃气灶火力更旺:
火力小,就容易导致炒出来的菜发黏、发软。尤其是需要高温烹饪(比如油炸、爆炒)的食物,用电磁炉就永远做不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03
加热不均匀
用电磁炉炒过菜的人恐怕都深有体会:用电磁炉炒菜,更容易糊。这不是你对火候的掌握不到位,而是电磁炉的加热原理导致的:
电磁炉是从锅底加热,没有接触到磁感线的锅边,一点温度都没有。
这就导致使用电磁炉时,锅底的温度会不断升高,而锅边的温度几乎没有上升——或者说得更严谨一点:是锅底的升温速度要明显快过锅边。
燃气灶则不同:
哪怕锅边接触不到火焰,也能接触到火焰传递而来的热量。虽然锅边的升温速度依然不如锅底快,但二者的升温时间往往相差无几,至少比电磁炉要小多了。
锅内温度不均匀,就会导致“锅底的菜都糊了,锅边的菜还没熟”的尴尬。
.04
清洁难度大
电磁炉溅油、溢锅以后,麻烦事就会接踵而至:整个电磁炉都是不能接触水的,只能用湿抹布一点点擦拭脏污。做完饭的台面有多脏不用我多说,每次擦电磁炉都是一场噩梦。
这一点我就很不明白:
明明在电磁炉上安装一个锅架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怎么就没有厂家愿意改进呢?
反正直到现在为止,我都没见过任何一个电磁炉可以解决清洁难题的。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精明,“做饭5分钟刷锅2小时”的坑,没人愿意再跳了。
.05
维修成本高
首先电磁炉的故障率要比燃气中高很多:电磁炉里面的线圈常常出问题,而且电磁炉里的线路更加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反观燃气灶,用上十年八年不出故障的大有人在。
其次是电磁炉的维修成本很高,诸如线圈故障、风扇故障等,都只能更换配件。一拆一换少则大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而且换过以后更容易坏。
反观燃气灶,绝大多数故障都能自己动手维修(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一分钱都不用花。
图文原创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