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蛋白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鸡胸肉、牛排、水煮蛋这些动物性食品。
你知道吗?餐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豆制品、坚果、全谷物,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隐形成员”!只盯着大鱼大肉补蛋白,身体可能会错过许多重要营养。
01蛋白质有多重要?
你的肌肉、免疫细胞、消化酶甚至毛发,全都依赖蛋白质构建,它可以说是生命基石。
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构建细胞、提供能量
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细胞的重要原料,也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组织,如肌肉、皮肤、骨骼、毛发等。
蛋白质可以被分解为氨基酸,用于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质提供约4千卡热量。
调节生理功能
蛋白质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确保身体各系统协调运作。一些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一些蛋白质(如铁蛋白)可以储存矿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
还有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也是蛋白质,它们可以调节生理功能,如血糖水平、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等。
维持免疫
蛋白质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能力。
我们常说的“抗体”本质是蛋白质,它们识别并中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02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
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该占每日总能量供应的10%~15%,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中等体力活动的人来说,大约是每千克体重0.8~1克。
我国最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推荐,成年女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为55克,男性为65克。
03被低估了的植物蛋白
说到补充蛋白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牛羊肉、鸡胸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
动物食品确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模式也最接近人体需求,属于优质蛋白。不过,大家也不要忘了一种蛋白——植物蛋白。
健康成年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一般30%~50%来自于我们每天摄入的肉、蛋、奶、大豆类食物。值得注意的是,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是优质的蛋白来源。
而人体所需的剩余50%~70%的蛋白,则来自于谷物、杂豆等食物。其中,谷类含蛋白质8%左右,虽然占比不高,但作为主食的摄入量大,依然是我们日常获得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04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怎么选?
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就像武侠剧里的侠客搭档,各有绝技又互补短板。
肉蛋奶等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氨基酸组成模式最接近人体,人体吸收利用率最高。但是,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也有软肋。比如肉类,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通常比较多,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容易增加高血脂、高胆固醇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植物来源的蛋白质没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含量也低得多,而且植物来源的蛋白质食物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植物蛋白的缺点在于,其氨基酸的组成并不完美,如大米缺乏赖氨酸、大豆的蛋氨酸少一些,但他们俩组合起来就能补全短板,“米饭+豆腐”组合的氨基酸利用率,比单吃米饭要高50%。
一项研究显示: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与延长健康寿命相关,与摄入较少的人相比,中年时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晚年健康到老的可能性增加46%;而动物蛋白则相反,每增加3%的动物蛋白质能量摄入,健康到老的可能性降低6%。而且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患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更低、总死亡率也更低。
总的来说,蛋白质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聪明的吃法是让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组队出道”,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