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卢布尔雅那西南54公里,有一个不能错过的景点。
波斯托伊那溶洞,是欧洲第二大溶洞。
它全长27公里,上下好几层,感觉一整座山的肚腹,都是空的。
洞往下深达115米,海拔却有562米,里面奇峰怪石,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由比弗卡河湍急的潜流,把石灰岩地层长期溶蚀而成的。
导游小姐姐说:这些钟乳石每长一公分,都需要一百年时间,那些最古老的溶洞,有三百万岁了。
人类真的太微不足道了,我们口中的长命百岁,只不过是它变长了一公分而已。
深秋时节,溶洞里已经有些微凉。
夏天的时候,当地人会来这里面搞音乐节,还有举办婚礼。
我想,寓意是“海枯石烂”吧。
大自然给了我们那么多的馈赠,我们就靠山吃山,有洞钻洞吧。
我们坐在小火车上,小心翼翼的,感觉锋利的钟乳石,随时都会带走你的一截胳膊或者一片脑袋瓜子。
进洞后的第一段,石壁全黑。
那是二战时期,德国兵把溶洞当成仓库来储存军火,然后游击队偷摸进来,把它点了,那一截溶洞,被大火灼烧了整整一个星期。
乳白色的小乔,烤成了张飞。
这是二战电影里,经常会有的情节吧。
三百万岁的老溶洞,像极了斯洛文尼亚人,没啥脾气。
如果它有灵,应该会震怒,就如我们看的埃及古墓电影,多少得带走一些人吧。
小火车停在了空旷之地,后面的行程,需要自己行走。
那一段的景色,用震撼来形容,已经远远不够了。
那片空旷之地上,真的有舞台。
我站在那儿,清唱了几句“弥渡山歌”。
声场极佳,歌声在钟乳石间盘旋上升,仿佛变成了有形之物,四散奔逃而去。
厄尼斯把胳膊伸给我看。
他说: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外国人的汗毛比较重,都竖起来,看上去还是很壮观的。
离开岩洞,天已全黑,但是,地面上亮如白昼。
波斯托伊那溶洞远离城市,也远离了光污染。
我扭头跟它道别,一举头,胸口如遭重击。
从天而降了一张黑丝绒幕布,上面,挂上了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