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当日上午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本次年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以及国内外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约720人参加开幕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进行发言。
中国转向“技术原创”,
美国打压限制“为时已晚”
“随着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西方的打压限制事实上为时已晚。未来西方甚至可能在一些原创技术上依附于中国”。郑永年指出,资本是逐利的,最看重的是稳定的投资发展环境。尽管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给地缘政治和美国内部政治都带来巨大冲击,但现实地看,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对中国依然越来越感兴趣——这不仅源于中国的庞大市场、超过4亿的中产人群,也与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可观的未来增长空间有关。
对于近期爆火的DeepSeek和《哪吒2》,郑永年在采访中表示,二者都是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是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的体现。从现代化的经验来看,与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基本采取相同的方式,中国经历了最初几十年的以西方技术的应用扩散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不同的是,中国更快地从“技术积累”转向“原创”——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越来越多,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郑永年教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图源:主办方)
中国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阶段
需对地方政府适度“松绑”
“通过改革求发展、求增长是世界大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是改革的竞争”。郑永年表示,从国际上看,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一定要通过技术和科技进步来实现,而技术进步要依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已经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阶段。”郑永年强调,“杭州‘六小龙’只是冰山一角,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企业有很多,下一步还是需要改革。”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改革放在一起讨论,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需要组建一些科创特区推动改革”。
郑永年指出,金融改革同样不可或缺。当前我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左右,如果2035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类似今天韩国的水平,没有金融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美国二战以后很多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是靠金融(资源)‘砸’出来的,没有金融就很难走下去。”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企业支持的类型要“抓小放大”,对地方政府要适度松绑,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发展动能”。郑永年指出,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作用不可忽视,要对地方政府官员适度“松绑”,发挥地方官员的主动性,这与反腐败并不矛盾。此外,过去我国改革提出过“抓大放小”,而今改革应该倡导“抓小放大”。他强调,“一些地方政府对大企业给予了过多的资金,而真正创新的小企业却找不到资金,下一步地方政府要学会‘放大’,企业做大后就让它自己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但对小企业要多扶持。”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IIA-paper@cuhk.edu.cn。
GBA Review 新传媒
排版 | 许梓烽
初审 | 覃筱靖
终审 | 冯箫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