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白石小学西校区耕读园里热闹非凡。舞龙翻飞、山歌响起……孩子们的朝气与活力尽显无遗。随着节目演出,白石小学首届小麦课程展示活动正式开始。
据悉,活动以“风吹麦田课堂 收获见证成长”为主题,旨在让师生深入了解小麦种植、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劳动艰辛与丰收喜悦,体验科技农业以及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课堂,为以“耕读教育”为核心文化的白石小学注入新内涵。
现场,斗门区白蕉中心小学、金湾区草堂小学、横琴颂琴小学3所学校负责人前来观摩、研讨。
其间,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梁美容,上台分享勤劳致富的心得,鼓励孩子们将劳动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勤奋学习、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斗门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尧国军表示,希望白石小学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将小麦课程展示打造成具有白石特色的品牌活动,让更多同学受益其中。
现场还有老式打禾机的体验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排队体验,用力脚踏转动轴轮,让麦粒脱落,尽管辛苦但却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大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有了更深的体会。另一边的展示课上,小麦知识被融进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绘画等课程里。“同学们,请大家根据今天的收割体验,制作一幅拼贴画。”独特的手作体验,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小麦种植、养护、收获等知识,加深对耕读文化的理解。
据了解,白石小学种植冬小麦,实则是向獭山村“取经”。不仅耕种节奏一致,一年产出两造水稻、一造小麦,同时冬小麦种子也是从獭山村引进,选用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培育的优质冬小麦品种——华糯一号。该品种属于糯小麦,具有生长期短,糯性强等特性,颗粒饱满,口感好、有嚼劲,且含糖量低。
除了小麦,白石小学西校区3.5亩的耕读园,还种有甘蔗、蕉芋等作物,均由学生利用劳动课或课余时间照料。这些作物在收获后,将成为散学礼上富有创意又“食在”的期末奖品。让大家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学会珍惜粮食。
据白石小学校长李杨介绍,除了小麦课程展示活动以外,学校常年设有开耕、夏耘、丰收等特定活动,旨在教孩子们认识农作物,学习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科技相融合的理念,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丰收喜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不断传承耕读文化。学校将持续通过各学科来融合孩子们的科学意识,希望在每一次实践,他们会对自己所学所知,印象更深刻。
文、图|杨雪薇 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