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场“火力全开”的小说改稿会|记者观察

图片
改稿会现场
谁说当代文坛没有尖锐批评,只会说好话?
3月24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作家出版社,目击了一个“火力全开”的批评现场。这是作家社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流转》举办的改稿会,邀请梁鸿鹰、张莉、李蔚超3位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作品“把脉问诊”。
由于去得稍晚一些,记者隔着门扇就感受到了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及至坐下,更是被“大尺度”的点评所惊讶。作为一名跑过不下数十场研讨会、座谈会等的“老”记者,自认为也算听过不少专家学者的精彩点评,但像作家社改稿会这般让人“耳红心跳”的会议还属实是第一次。隔着座椅,都能远远感受到作家本人的紧张,真替他捏一把汗。
《流转》是江苏宿迁作家王清平于202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首发于《钟山》杂志,并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讲述了以马大成为代表的两代农民在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的生活变迁和思想变化。
“铺垫还不太足”“勾连显得有点简单”“张力还不够”“感情可以更复杂一些”“这个是不完整的”……改稿会上,各位专家在充分肯定作品的基础上直言不足、直击痛点,可谓“火力十足”。
作为一部聚焦“山乡巨变”的作品,《流转》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成为专家们的共识。比如梁鸿鹰认为,虽然小说以土地流转为叙事核心,但在展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为此,他建议在作品中增加对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的描写,展现城镇化进程中人物价值观、性格和思想的变化。
张莉表示,作品的叙事动力不应仅仅聚焦于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而要更多地围绕土地流转和城镇化建设展开。“在四个人的‘狗血’之间来回,动不动就要生要死,这个在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我觉得叙事重点有点偏了。”她建议,人物和情节的设计应更好地服务于“山乡巨变”的主题,避免过多纠缠于个人情感,而是更多展现乡村建设的成就和挑战。
围绕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大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事大于人,还是人大于事?”张莉抛出这个问题后表示,这部小说应该是“事大于人”,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成长线,避免情节的简单堆积。具体而言,马大成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展现不足,与女性角色的关系处理又过于简单,缺乏真实性和复杂性。梁鸿鹰也谈到马大成作为核心人物不够立体的问题,女主角牛艳红的成长线也不清晰。李蔚超则表示,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和反应处理较为随意,缺乏深度和精妙感,建议作者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注重细节和内心戏的刻画。
“大家的点评一针见血、醍醐灌顶,帮我打开了思路,让我收获太多。”第一次参加改稿会的王清平直言,这是他人生第一遭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接受这么多批评,大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小说中的问题,让他很受用,为进一步打磨作品提供了明确方向。接下来,他将严格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让《流转》成为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山乡巨变的好作品。
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要环节,作家社主办的改稿会旨在通过专家的严格把关和专业指导,提升入选作品的文学品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很多作家在改稿后,都发自内心地和我们讲‘特别难得’。”正如作家出版社总经理王松在总结发言时谈到的,能这样面对面地批评、指出不足,对作家们来说也是异常珍贵的体验,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升创作质量。我们也期待,类似的“剑拔弩张”可以越来越多。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