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老相册里,祖父的军装照已经褪色,但胸前抗美援越的勋章依然熠熠生辉。父亲记录他当年从军时沙场演习的日记本还压在箱底,字里行间还充满着对军营的留恋。而此刻,手机屏幕跳出了一条消息:“贾绪豪,新兵训练考核全优”——那是00后的孙子传来的捷报。
从1959年到2024年,一家三代从军报国,不仅承载着军人的职责使命,更是承载着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
每当看到这两枚勋章时,爷爷常会告诉年幼的贾绪豪:“我们那个时候人在阵地就在,哪怕我牺牲了,我身后的战友也会坚守住这片阵地。”也正是这句视死如归的话语,让参军报国的种子在年幼的贾绪豪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贾绪豪的父亲:贾洪刚,在爷爷的影响下父亲贾洪刚从小就非常向往军营的生活。1986年12月刚刚高中毕业的贾洪刚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如愿地坐上了开往远方的列车,在福建某部参军入伍。曾先后历任副班长、班长、司务长等职务。1989年参加防化集训表现优异,1990年参加团内组织的五小练兵比武力拔头筹,分别荣获团级嘉奖。
时间来到2024年9月,在济南章丘区武装部,刚刚大学毕业的贾绪豪正式入列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临行前,他郑重地向家人敬了一个军礼,而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开往绿色军营的列车,父辈的教诲在心中回荡着久久不能平复。
听着爷爷和父亲军旅故事长大的贾绪豪,从小就对军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刚来到部队,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一度让他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但每每想起爷爷和父亲的叮嘱,内心深处一脉传承的家国情怀又激励着他坚定向前。
适应部队生活后,他踏寻着父辈的足迹,发挥自身入伍前学习到的修理专业特长,在专业车辆遇到故障与日常维护保养的时候他总是不怕苦累,认真细致地排查检修每一辆装备,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车场日的时候总能主动为大家讲解各种常见故障排除,拓展战友们的车辆知识。
一次训练结束后,排长问他:“这段时间训练强度比较大,你不仅承受住了压力,还很快成长了起来,是什么让你发生了这样的转变?”贾绪豪目光坚定地回答道:“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是军人,从小我就想当兵。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知道既然穿上了军装,就要跟我的爷爷和父亲一样,用热血和忠诚来践行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
三代从军志不渝,许身报国一脉传。三代军旅路串联起来的是热血男儿跨越时空的忠诚,是融入血脉的担当,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
作者:李坚 安奇才;摄像:魏坤达
温馨提示
中部战区党委机关网互联网媒体
投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