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月春来早,玄武烟柳、栖霞丹枫,入画入诗;中山巍峨、秦淮流韵,如梦如歌。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文化古韵,给予金陵文脉千年之滋养,展示出古都绚烂的人文景观!
灵动的四时美景,宽松的人文环境,最易产生创意和灵感。因此生发的精妙文字,又为这座“文学之都”做出了最好的注释。如果说世界文学之都是大花园,那么“栖霞之文学现象”就是花园里那朵最美的花。“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了文艺家的创作热忱,培育出大量本土优秀作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同时,独具特色的栖霞文化场馆馆,如仙林可一书店、桦墅村田园图书馆等,还有近期在仙林附近新增的“栖阅时光”,都成为栖霞人得天独厚的“书房”,栖霞这一方肥沃的文化厚土,正不断滋养和培育着栖霞读书人。
古之书房,昔日苏东坡有“雪堂”,归有光有“项脊轩”,唐文学大家刘禹锡在描写他的书房时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清新自然中的生机勃发,同道鸿儒间的相谈甚欢……这哪里是“陋室”,分明是读书人最风雅之所在。
位于仙林萧宏石刻公园旁的-“栖阅时光·仙林大学书房”也是这样别致的书香之地。书房建筑主体并不算大,古朴雅致的汉代建筑风格,内部还有小型的回廊庭院设计。“书房”背靠“萧宏石刻公园”。这个古迹公园将1500多年前的石刻艺术融入仙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青山绿水环绕,小桥流水人家。穿行其间,行一段看一景,辟邪、神道柱、神碑、龟扶,仿佛一段段历史站点,一步步让我们靠近有迹可寻的南朝历史。遗迹和石刻是一千多年前的,亭台和垂柳是今天的,这样的组合让人有一种平行时空交错的恍惚。独坐书房的轩窗旁,读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时,一丝落寞袭来,抬眼望向窗外,仿佛看见李煜独立于高高的拱桥之上,人瘦衣宽,泪眼婆娑。然不识人间愁滋味,身着纱裙,嬉戏于河边的少女,银铃般的笑声却撒了一路。耳边似乎传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浅唱轻吟。恍惚间仿佛如“渔人”进入了桃花源,忘却了“结庐在人境”的车马喧嚣,陶醉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就在你一眼返回远古之时,“书房”内部智能化阅读设施和醒目的电子大屏,又把你瞬间拉回现在。传统的纸质图书、便捷的电子图书、经典的文创作品、独特的非遗工艺展示……在这里你的眼睛是忙不过来的。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夹着笔记本的青年人、带着水杯的老者,书房里各自惬意地享受着他们的“栖阅生活”。这就是属于你的城市书房,你可以读,也可以赏;你可以思,也可以写。或者什么也不做,就只是静静地和自己待一会,甚至只是发发呆。
我第一次走进“书房”,是参加第七届“读创栖霞”读书节活动,在“书房”的多功能会议室聆听了“霞WETALK”文艺名家讲堂。学习和尝试文字创作,教室里是一位位如饥似渴的白发“小学生”;草叶清新夹杂无名的花香,教室外是初春拔节生长的无声竞赛。初见惊艳,因而有了再见。赏一方美景,悦眼;读一段美文,悦心。有一处可以暂时逃离喧嚣的所在,把自己放空,浸润于一段文字中。别小看这些小蝌蚪,他们看似无目的的游弋,却常常搅动思绪,甚至撞开心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灵感迸发之时,激情如新生草叶之勃发,笔行如池中春水之涌动,自然流淌,洋洋洒洒。
天下文枢地,金陵大书房,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大师,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千古名篇。别羡慕诗和远方,金陵本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热爱生活的你,也来金陵古都走一走吧,融入灵动山水,品味千年文韵;也来栖霞大书房坐一坐吧,当你赏读金陵之时,你也是其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