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深,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的油菜花如金色绸缎般铺陈开来,与黛瓦白墙的村舍、碧波蜿蜒的河道相互映衬,勾勒出“金海漾碧带,清溪绕人家”的诗意之景。
注溪镇周坪村一角(杨启志 摄)
在该村镰刀湾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整治村容寨貌。大家分工协作,铲淤泥、除杂草、拾垃圾,原本杂乱淤塞的排水沟渠很快焕然一新。
“现在的生活好了,趁着农闲天晴,和大家一起来清理沟渠,既能保障排水,又能美化村寨。”70岁的村民任大清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种植油菜有肥料补贴,发展水稻制种产业有全程的技术指导和保底价收购政策,大家都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农闲之余,村民们积极参与义务劳动,共同维护村庄的美好环境。
村民自发清理排水沟(李昌焯 摄)
近年来,注溪镇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引领,围绕“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总目标,采取“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方式,依托“政府筹资+群众投劳”共建模式,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推进乡村生态颜值、产业产值、文明内涵、治理效能同步提升。
在周坪村楠木坳思州柚种植基地,工人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柚林间,正忙着给果树施肥、剪枝。
“我们都经过专业培训,剪枝一天能挣100元。”村民何树兰说,春季疏除老枝和弱枝,能够减少无效营养消耗,促进柚树新枝萌发和花芽分化,为稳产丰产打下基础。
村民在给柚子树剪枝(吴念 摄)
“目前,村合作社以自种与承包果农果园的形式,经营管理400亩思州柚。通过请农技专家统一培训指导,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护,能够有效保障柚子的产量和品质。”周坪村党支部委员蔡成刚说,借助乡村外贸销售渠道,能够有效保障柚子销路与效益,产业收益一部分用于集体产业滚动发展,一部分用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还有一部分注入村级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400亩柚子的管护、采收工作一年可以带动3200人次就近务工增收32万元。
注溪镇以周坪村为核心区,通过“科学管护+品种改良+外贸赋能”三链协同,带动全镇发展思州柚2.5万亩,惠及农户2000余户。思州柚不仅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还通过跨境电商远销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2024年出口订单已累计突破580吨。此外,全镇水稻制种种植面积稳定在4200亩以上,并配套建设种子研发检测中心、初加工中心等,形成“金柚满山、稻香盈坝”的生态景观。
周坪村思州柚种植基地一角(李昌焯 摄)
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该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推行“院坝议事+网格管理”制度,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按照“试点先行、串点成线、由线扩面”的工作思路,有力推进全镇“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2024年以来,全镇动员党员及群众开展臭水沟整治、垃圾清理等志愿活动30余次,组织群众参与建设300余人次。共修建排水沟渠640米,硬化串户路2900米,打造12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完成户厕改造737户,建设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748套,在6行政村新增垃圾桶170个,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全镇已评选推荐州级“绿色生态”家庭1户,镇级“最美庭院”109户、“文明卫生户”125户,并表扬镇级“两美三好”先进个人55名。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治理环境、夯实产业根基、开展文明评选等一系列举措,该镇从单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建转变,从环境美化向全域振兴转变,实现了产业、生态、治理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注溪镇周坪村一角(杨启志 摄)
“2024年以来,全镇6个行政村通过发展产业、成立劳务公司、供销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均突破20万元,其中3个村集体经济超100万元。”注溪镇党委副书记谭善文介绍,全镇将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继续围绕“环境优美、文化淳美、生活和美”目标,以‘党建引领、双向服务、共治共建’为抓手,干群齐心共同绘就“家美村美风貌新 物质精神双富裕”的幸福图景,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周燕 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