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9类行为被明确禁止。
2.清单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旨在营造清朗的互联网健康科普环境。
3.其中,禁止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不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内容;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广告等不当牟利行为。
4.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科普规范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形成健康科普全链条监管机制。
5.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互联网健康科普规范管理,不断扩大优质健康科普内容供给,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当公众已经习惯性
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医疗健康信息
也有越来越多医生
看准了这个短视频的风口乘风而上
然而,一些网友表示:
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
应该扩大
正确医学科普的播放量和传播力
曾有三甲医院“网红”医生坦言:
感觉自己被MCN公司利用
最终彻底消失在了镜头前
当了一段时间“网红”医生后,上海某三甲医院肝病科专家钱炬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那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医学科普号里的医生“肝病科专家钱炬”,“越来越不像真实的自己了”。
“他们承诺,我对拍摄内容有绝对的主动权,一再强调会基于真实病例和医学知识,但做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钱炬觉得自己就是短视频脚本中的演员,而操盘手正是一手孵化了这个账号的专业运营机构(MCN公司)。
“无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淘汰,这都是对流量之恶的一场净化和反思。”钱炬决定,彻底消失在镜头前。(回顾)
今天,上海推出全国首个
“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
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
9类行为被明确禁止
↓
一是禁止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不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内容;
二是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类信息,或对以上商品进行直播带货等不当牟利行为;
三是禁止发布虚假错误的健康科普信息,不得夸大疾病治疗效果;
六是禁止将已认证的健康科普账号交由已被本市卫生行政部门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的MCN机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运营或绑定等行为;
七是禁止发布违背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
八是禁止盗用他人作品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九是禁止已退休、已离职工作人员未经原单位同意沿用原工作单位职务信息继续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