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纳入质押库,这类品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交易所信用债市场迎来“史诗级升级”,一场静默的资金迁徙正在发生——2025年3月21日,中国结算发布通知,允许信用债ETF试点开展交易所质押式回购,并明确了入库标准。

这不仅是债券ETF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更意味着普通投资者也能通过ETF享受机构级流动性红利,信用债投资正式迈入“普惠2.0时代”!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当日成交额超16亿元,规模突破32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一、中国结算试点如何重塑信用债市场格局?

​1.流动性困局破冰: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回购标的

2025年3月21日,中国结算制定发布《关于信用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试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信用债ETF产品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明确了资格标准、申请与受理程序及持续期管理要求等事项,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将申请开展通过质押式回购交易。这一创新机制带来三重颠覆性变革:

​2.资金效率倍增:机构投资者可通过质押ETF实现“T+0”融资,资金周转率提升;

​3.风险对冲升级:组合管理人可利用质押融资灵活调节杠杆,应对市场波动;

​4.个人投资破壁:小额投资者首次能通过ETF间接参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享受逆回购收益。

二、32亿规模背后的“攻守道”:为何聪明钱疯狂抢筹?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核心价值:

指数收益表现较好:指数基日以来截至2025.2.26,深做市信用债指数总收益为10.39%,折算年化收益为3.91%,介于3-5年、 1-3年隐含AA+信用财富指数之间,强于万得短债、中长债指数。

风险收益比高:从回撤视角看, 指数基日以来截至2025.2.26,深做市信用债指数最大回撤为0.97%,风险水平与万得中长债指数的1.08%相近,远远低于3-5年、 1-3年隐含AA+信用财富指数的2.41%、1.74%。

从风险收益比来看,深做市信用债指数年化夏普比率为3.40%,优于万得短债、万得中长债指数、3-5年、 1-3年隐含AA+信用财富指数。

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深做市信用债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工业、公用事业和金融,沪做市信用债的前三大行业是工业、能源和公用事业。深做市信用债的工业和金融行业占比显著高于沪做市信用债。

期限优化:指数的成份券以国企、高等级主体为主,平均剩余期限在3-5年。截至2025-3-7,深做市信用指数成份券有215只,涉及75家发债主体。发债主体绝大部分为国企,主体评级多为AAA。从期限分布来看,深做市信用指数成份券平均剩余期限为3.32年。

三、信用债ETF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结算新政只是起点,信用债市场正迎来机遇:

规模扩容:中债登数据显示,2025年交易所信用债存量突破2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60%;

资产荒延续:银行理财规模重回30万亿,合意资产缺口达5-7万亿元;

政策红利:央行拟推出“信用债做市商扩容计划”,流动性溢价有望再压缩20-30BP。

在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基金经理张磊看来,信用债ETF入库质押,极大增强了产品吸引力,便利各类投资者参与,有望进一步推动信用债ETF规模增长和扩容。信用债ETF质押在交易所进行,操作简单便捷、风险较低、交易成本低,尤其适合场内投资需求客户。同时,信用债ETF场内流动性明显好于公司债。随着规模持续增长,信用债ETF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利好产品长远发展。

华创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债市或回归震荡市场,票息的重要性回归。债市逐步回归正carry环境,后续资金延续“贵而不紧”、风险偏好扰动仍在,市场或延续震荡行情,交易难度加大,票息在策略中的重要性回归。10y国债收益率或在1.9%上下15bp波动(即1.75%-2.05%区间),30-10y期限利差或维持20-28bp左右,建议机构以票息挖掘思路,把握估值合理、性价比高的品种。

品种上,当前各期限存单、3y以内信用债、5-7y利率债保护充足,投资者可根据负债属性灵活参与。除长端利率外,多数资产收益率已回到去年11月水平之上,后续上行风险可控;不过资金“贵而不紧”,大幅下行的空间也受限。往后看,4月理财扩张或带动存单配置、打开短端下行空间,可提前布局。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是优质的中高等级信用债贝塔配置工具,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交易便捷且流动性充裕,是高等级信用债交易和配置的优质工具。

(数据来源:中国结算、中债登、Wind)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