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糖肝共管”文献月评——2025年3月第二十六期

前言

糖尿病和肝脏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靶点等多方面存在着相互作用或互为危险因素,共同管理有利于减轻疾病负担。为助力我国糖尿病肝脏病共管事业发展,本刊携手CHESS肝脏健康联盟共同推出“糖肝共管”文献月评专栏,每月分享有关于糖尿病合并肝脏病的疾病机制研究、诊疗进展等相关文献,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文献点评,希望为相关领域专家、研究人员及一线医务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本期CDL文献月评将分享糖尿病及脂肪性肝病、丙型肝炎相关的6篇临床研究文献。本期特邀点评专家:同济医院王晓晶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熊亚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裴琦教授。

图片

点评专家

图片

王晓晶教授

同济医院

研究员,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致力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牵头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主持多项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97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IF>10的高水平SCI论文7篇,包括Hepatology,Cellular&molecular immunology,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Theranostics等。参编国内外专家共识4部,作为编委参与撰写大型医学中文专著“乙型肝炎重症化基础与临床”和英文专著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01 直接抗病毒诱导治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风险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Direct Acting Antiviral-Induced Cur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Chang YP,Lee JY,Chen CY,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5. doi: 10.1111/apt.70029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诱导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的HCV感染患者发生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风险数据仍然有限。研究共纳入1079例患者,包括589例血糖正常和490例前驱糖尿病患者,在SVR12后中位随访时间5.5年,每年接受2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结果表明,在HCV根除的患者中,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血糖状态对于HCV清除后发展为T2DM和前驱糖尿病风险的患者至关重要。

研究报告了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粗发病率(cIRs)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s)。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与T2DM和前驱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cIRs分别为1.18/100人年和8.99/100人年。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ASIRs分别为1.09 /100 PYFU(95%CI:0.76~1.53)和8.47/100 PYFU(95%CI:7.23~9.90)。前驱糖尿病(aHR:4.71;95%CI:2.55~8.70,P<0.001)、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kg/m2(aHR:1.17;95%CI:1.09~1.26,P<0.001)和肝脏硬度测量值(LSM)每增加1kPa(aHR:1.05;95%CI:1.02~1.09,P=0.001)与较高的T2DM发病风险相关。年龄增长(aHR:1.02;95%CI:1.01~1.03,P<0.001)与较高的前驱糖尿病风险相关。

点评

HCV感染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T2DM的风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达到SVR后,患者发生T2DM的风险是否仍然存在。这项研究调查了HCV患者达到SVR后T2DM和前驱糖尿病的发病率,发现这些患者的T2DM和前驱糖尿病发病率仍然高于一般人群。此外,研究还表明,年龄增长与前驱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这些发现强调了在HCV患者中,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定期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便早期发现和管理这些代谢异常,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结局。

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未纳入家族史、吸烟、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T2DM风险的关键因素,这可能会限制对T2DM风险因素的评估。其次,研究未设置未感染HCV的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而是参考了全球荟萃分析以及台湾地区的研究中关于一般人群T2DM发病率的报告,由于研究设计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解释和推广。

02 真实世界中口服司美格鲁肽对T2DM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Sapporo-Oral SEMA研究事后分析

The Effects of Oral Semaglutide on Hepatic Fibrosis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Sapporo-Oral SEMA Study.

Kitsunai H,Shinozaki Y,Furusawa S,et al.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5;18(1):129. doi: 10.3390/ph1801012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T2DM患者重要的常见合并症,肝纤维化是其预后的直接相关因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治疗MASLD的有效选择,然而,口服司美格鲁肽治疗肝脂肪变性/纤维化的疗效尚未完全阐明。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Sapporo-Oral SEMA研究),在真实世界中调查了口服司美格鲁肽对日本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对其进行二次分析,将原始队列中的受试者分为以下几组:疑诊MASLD(丙氨酸转氨酶> 30 U/L)的受试者纳入总体组;整个肝纤维化高危人群(FIB-4指数≥1.3或血小板计数< 200 000/µL)中的一个亚群被纳入高危组;其余受试者被纳入低危组。研究利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了口服司美格鲁肽后肝脂肪变性指数和FIB-4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肝纤维化高危的T2DM患者,口服司美格鲁肽诱导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即使在替换了T2DM常规药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研究共纳入169例研究对象(包括131例更换其他药物的研究对象),其中高危组67例,低危组102例。口服司美格鲁肽显著改善所有队列的肝脂肪变性指数(从46.1至44.6,P<0.001)和FIB-4指数(从1.04至0.96,P<0.001)以及一些代谢参数。加入现有药物组和更换现有药物组证实了司美格鲁肽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此外,FIB-4指数的改善与基线FIB-4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点评

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被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T2DM患者。Sapporo-Oral SEMA研究旨在真实世界中评估口服司美格鲁肽对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该研究通过对Sapporo-Oral SEMA研究的受试者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发现口服司美格鲁肽显著改善了FIB-4指数和肝脂肪变性指数,尤其是在基线FIB-4指数较高的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这表明口服司美格鲁肽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可能对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这为T2DM合并MASLD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的情况下。

然而,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使用FIB-4指数和肝脂肪变性指数作为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的替代指标,而非通过肝活检或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进行直接评估,因此研究结果与实际的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尚不能完全明确。其次,研究未充分调整年龄、饮酒史等可能影响肝纤维化的混杂因素,尤其是年龄对FIB-4指数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点评专家

图片

熊亚莉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担任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肝病(中西医结合)专委会疑难肝病学组成员。

03 筛查糖尿病患者MASLD相关的晚期纤维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Screening for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Related Advanced Fibrosis in Diabetolog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Caussy C,Vergès B,Leleu D,et al. Diabetes Care. 2025:dc242075. doi: 10.2337/dc24-2075.

筛查MASLD导致的晚期纤维化(AF)是糖尿病临床指南的常规推荐。为比较无创检查(NITs)与两步法在检测需要转诊给肝病学家的AF高危患者方面的性能,本研究对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行了计划的中期分析。研究对象包括T2DM和/或肥胖的MASLD患者,并进行了全面的肝脏评估,包括基于血液的NITs,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AF风险分层由肝活检、磁共振弹性成像或VCTE≥12 kPa(取决于可获得性)构成的复合标准确定。结果表明,FIB-4评分/VCTE算法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糖尿病的常规筛查。ELF测试采用9.8的低阈值,可作为VCTE的替代方法。

654例患者(87%为T2DM,56%为男性,74%为肥胖)中,17.6%为中高危AF,9.3%为高危AF。NITs检测AF高危的经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FIB-4评分0.78 (95%CI:0.72~0.84),FibroMeter为0.74(0.66~0.83),Fibrotest为0.78(0.72~0.85),增强肝纤维化(ELF)试验0.82(0.76~0.87),SWE为0.84(0.78~0.89)。基于FIB-4评分/VCTE算法在将中/高危AF患者转诊至肝病专科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另一种FIB-4评分/ELF检测策略显示出较高的阴性预测值(NPV,88~89%)和较低的阳性预测值(PPV,39~46%),阈值为9.8。FIB-4评分/2D-SWE策略的NPV为91%,PPV为58~62%。在所有算法中,年龄适应的FIB-4评分阈值导致较低的NPVs和PPVs。

点评

T2DM和肥胖患者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很高,且有更高的风险进展到晚期纤维化。晚期纤维化的存在是患者整体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晚期纤维化筛查。近年来已形成基于FIB-4-VCTE/ELF两步算法的无创筛查共识,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亦少有研究对两步算法进行直接比较。法国多中心的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无创检查(NITs)及两步算法在糖尿病科和营养科筛查MASLD患者发生晚期纤维化(AF)的可行性及诊断性能。

该研究聚焦T2DM和肥胖人群,共纳入法国4个中心664例患者,样本量大且异质性强,所有无创检查(FIB-4、VCTE、ELF等)在同一天空腹完成,减少了个体变异影响。通过比较,该研究推荐FIB-4/VCTE作为首选策略,FIB-4/ELF和FIB-4/2D-SWE可作为替代方案,提出ELF推荐的低阈值(<7.7)不适用于糖尿病/肥胖人群,需调整至<9.8以平衡NPV和PPV,但存在更高的假阳性率。该研究也提出年龄调整FIB-4阈值(<2.0)是不必要的,因其可能降低诊断效能。

但该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排除了III级肥胖患者(BMI≥40 kg/m2),而此类人群MASLD进展风险更高,可能导致晚期纤维化患病率被低估;第二,所有数据来自法国高水平大学医院,未纳入基层医疗或不同医疗体系的数据,存在的地域偏倚可能限制了结论的普适性。第三,研究中未纳入血糖控制、血脂水平等代谢指标,以及未深入分析GLP-1 RA对NIT结果的影响,可能掩盖了这些混杂因素对筛查效能的干扰。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糖尿病/肥胖人群MASLD晚期纤维化筛查提供了高质量证据,验证了现有共识推荐策略(FIB-4/VCTE)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阈值调整和替代方案(ELF/2D-SWE)的优化方向。未来需扩大样本多样性(包括III级肥胖、不同地域人群),开展长期随访以验证筛查对预后的影响,并整合代谢治疗(如GLP-1 RA)和成本效益分析,进一步完善个体化筛查路径。

04 新的脂肪性肝病命名的预后和预测作用: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effects of new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nomenclature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

Zeng H,Fang L,Yang Z,et al. MedComm (2020). 2025;6(2):e70087. doi: 10.1002/mco2.70087.

为比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MASLD)、酒精性肝病(ALD)、代谢功能障碍合并ALD(MetALD)和MASLD合并病毒性肝炎(MASLD- viral)与肝硬化、肝癌和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纳入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B)的464 556名、来自英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13 526名和来自北京FH健康队列研究(FHCS)的2554名成年人的数据。采用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计算校正风险比(aHR)和比值比(OR)。与non-SLD相比,在UKB中,从MetALD(aHR 1.70,95%CI:1.37~2.09)、MASLD(1.91,1.66~2.21)、MAFLD(2.01,1.76~2.29)、ALD(3.16,2.54~3.93)到MASLD- viral(22.0,10.8~44.4),肝癌发病风险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在NHANES中,从MetALD、MASLD、MAFLD、ALD到MASLD- viral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在FHCS中,肝纤维化的比值比从MASLD、MAFLD到MASLD- viral递增。在糖尿病患者中,在MASLD或MAFLD中,二甲双胍联合其他药物与较高的肝硬化、肝癌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对于糖尿病性MASLD或MAFLD患者,预防比降糖治疗更重要。

点评

脂肪性肝病在国际上多次易名,新术语将脂肪肝的命名更加细化,然而新命名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不确定。该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脂肪性肝病术语(NAFLD、MAFLD、MASLD及其亚类)对肝脏相关不良结局(肝硬化、癌症、全因及癌症相关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并探讨糖尿病及降糖药物对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为大样本研究,总样本量超48万,基于三个队列:UKB(欧洲人群)、NHANES(美国人群)和FHCS(中国人群),覆盖了不同地域与种族,增强了结果外推性。研究结果显示 ,MAFLD与MASLD相比,能识别出更多肝硬化、癌症及全因死亡率风险更高的患者,尤其在UKB和FHCS中MAFLD的肝纤维化风险更高。MASLD合并病毒性肝炎(MASLD-Viral)在所有亚类中预后最差,与肝硬化风险(aHR=32.10)和全因死亡率(aHR=1.90)显著相关。糖尿病显著增加MAFLD/MASLD患者的肝硬化、癌症及死亡风险(如UKB中糖尿病MAFLD患者的肝硬化aHR=3.33)。降糖药物可能增加不良结局风险,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胰岛素或磺脲类)可能升高癌症风险。

该研究优势在于首次系统比较了MAFLD、MASLD及其亚类(MetALD、ALD、MASLD-Viral)的临床意义,为术语更新提供了循证依据。研究揭示糖尿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的显著影响,并首次在大型队列中分析降糖药物对脂肪肝患者预后的潜在风险。但该研究不足之处在于UKB依赖脂肪肝指数(FLI)而非影像学或活检,可能误诊或漏诊轻度脂肪变性,影响分类准确性。其次,仅在基线评估了酒精摄入、代谢指标及药物使用,未随访变化(如戒酒、血糖控制改善),可能导致疾病动态转换带来的分类偏倚。此外,MASLD-Viral和ALD亚组样本量偏小,需更大规模验证。降糖药物剂量、使用时长信息缺失,无法分析剂量-效应关系,限制临床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实了MAFLD较MASLD能识别出更高风险的脂肪肝人群,而MASLD亚类(尤其是MASLD-Viral)能有效分层高危患者。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的复杂影响提示预防糖尿病发生比后期药物干预更具临床价值。尽管存在局限,但该研究仍为脂肪肝术语更新和个体化管理提供了重要证据,后续可进一步开展多学科干预性研究。

点评专家

图片

万裴琦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高校中、英文教师,从事中英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肝病医师分会常委,广西预防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分会常委,广西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和感染分会青年委员。

05 甘油三酯-葡萄糖相关指数与合并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的MASLD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Association of triglyceride-glucose related indices with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MASLD combined with prediabetes or diabetes.

Zhang Y,Wu J,Li T,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25;24(1):52. doi: 10.1186/s12933-025-02616-9.

MASLD合并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葡萄糖(TyG)相关指标的预后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探讨了它们对这一特定人群死亡率的预测价值。MASLD患者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III)数据库,研究计算TyG及其相关参数,TyG-腰围(TyG- WC)、TyG-腰围身高比(TyG-WHtR)、TyG-体重调整腰围指数(TyG-WWI)、TyG-体重指数(TyG-BMI)。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yG相关指标与死亡风险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来研究潜在的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yG指数对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TyG、TyG-BMI、TyG-WHtR、TyG-WWI和TyG-WC指数升高与合并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的MASLD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中TyG-WWI指数预测效能最强。

在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队列中,46.5%被诊断为MASLD。在25.4年的中位随访期间,1163人(53.9%)死亡,其中329人(15.3%)死于心血管原因,78人(3.6%)死于糖尿病。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TyG、TyG-BMI、TyG-WHtR、TyG-WWI和 TyG-WC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糖尿病死亡相关。此外,RCS分析显示TyG、TyG- wwi指数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非线性P=0.920,P=0.525)。相反,TyG-W、TyG-BMI和TyG-WHtR指数与全因死亡率呈非线性正相关(非线性P=0.001,P=0.003,P=0.007)。时间依赖性AUC曲线显示TyG-WWI指数是预测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最可靠的指标。

点评

TyG相关指数在疾病中的预测价值值得探讨。有文献表明,TyG指数能预测银屑病、关节炎、胆囊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聚焦于合并糖尿病或前期的人群,这个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代谢风险,而TyG指数结合肥胖指标(如BMI、WC、WWI、WHtR)能更准确预测他们的死亡率。

本研究亮点:

研究人群的特殊性,即MASL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这部分人群的代谢风险更高,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首次将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与糖代谢异常(前驱糖尿病或糖尿病)的交叉人群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此类人群兼具肝脏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IR)及全身代谢紊乱,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普通MASLD患者。既往研究多单独分析TyG指数在普通MASLD或糖尿病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而本研究通过分层明确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揭示了TyG相关指数在此类复杂代谢共病中的独特风险分层作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TyG相关指数的组合应用,尤其是结合不同肥胖指标的比较;研究创新性地系统比较了多种TyG相关指数(如TyG-BMI、TyG-WC、TyG-WWI、TyG-WHtR)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结合中心性肥胖指标(如腰围、腰高比)的TyG-WC和TyG-WHtR指数,较传统TyG或TyG-BMI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区分度。这一发现与近期研究趋势一致:中心性肥胖比BMI更能反映内脏脂肪堆积与代谢炎症,与TyG指数协同可更精准评估胰岛素抵抗驱动的多器官损伤。此外,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验证了TyG-WWI的最佳预测性能(AUC值最高),为临床选择最优指标提供直接证据。

具有临床实用性和转化价值,为这类患者提供简单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证实,在传统风险模型(如FIB-4、NFS)中加入TyG相关指数可显著提升对死亡风险的鉴别能力(通过NRI和IDI指标)。这对于优化现有MASLD患者风险分层工具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实用性优势:TyG相关指数仅需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人体测量数据,成本低廉且易于基层推广,尤其适合资源有限地区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分析显示,TyG相关指数在特定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预测效能更突出,为精准医疗提供线索。

06 模拟禁食饮食方案可减少T2DM患者的肝脏脂肪和通过磁共振成像测定的肝脏炎症/纤维化

A fasting-mimicking diet programme reduces liver fat and liver inflammation/fibrosis measur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van den Burg EL,Schoonakker MP,van Peet PG,et al.Clin Nutr. 2025;47:136-145. doi: 10.1016/j.clnu.2025.02.017.

本研究旨在评估模拟禁食饮食(FMD)作为常规护理的辅助手段是否能降低T2DM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及肝脏磁共振成像(MRI)所测得的肝脏炎症/纤维化。研究分析了空腹糖尿病治疗(FIT)试验的次要结局,FIT是一项随机、对照、评估者盲法试验,在该试验中,仅使用二甲双胍和/或仅使用饮食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接受连续5天的FMD治疗,另一组仅接受为期12个月的常规治疗。在基线、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实验室测量、人体测量和MRI检查。共测量了两种MRI衍生生物标志物,肝脏脂肪的生物标志物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肝脏炎症/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铁含量校正T1(cT1)。

共有89名研究对象完成了包括MRI在内的基线访视,其中FMD组48名,对照组41名。使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的意向治疗分析显示,在12个月时,FMD对PDFF(-2.8 %,95%CI:-4.7~-0.8,P<0.01)和cT1(-29.9 ms,95%CI:-51.8~-8.0,P<0.01)有显著的校正估计治疗效果。在一项事后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FMD组有更多参与者从肝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转变为低风险。在FMD组和对照组中,PDFF每降低一个百分点,HbA1c降低0.75 mmol/mol(95%CI:0.51~0.99),空腹血糖降低0.14 mmol/L(95%CI:0.08~0.20),甘油三酯降低0.04 mmol/L (95%CI:0.02~0.07),总胆固醇降低0.03 mmol/L (95%CI:0.01~0.05),体重降低0.52 kg(95%CI:0.33~0.70)。cT1每下降1毫秒,HbA1c下降0.05 mmol/mol (95%CI:0.02~0.08),空腹血糖下降0.01 mmol/L (95%CI:0.00~0.02),体重下降0.04 kg(95%CI:0.01~0.06)。

点评

本研究首次在T2DM患者中应用FMD并评估肝脏指标,采用MRI-PDFF和cT1值作为主要终点,多维度代谢改善,长期干预效果,安全性数据,以及潜在的机制解释,比如细胞自噬、炎症调控等。体现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代谢性疾病中的饮食管理。本研究FMD首次应用于肝脏及特定人群。

本研究亮点:

研究设计创新,聚焦非药物干预与精准评估,首次在T2DM人群中验证FMD的肝脏特异性获益。尽管既往研究已探索FMD对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但本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FMD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MRI-PDFF)及炎症/纤维化(MRI-cT1值)。这一发现填补了饮食干预在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治疗中的证据空白,为代谢性肝病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MRI技术的精准应用。研究采用MRI-PDFF(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和cT1(校正T1值)作为核心终点,前者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后者无创检测炎症和纤维化。相较于传统肝活检或血清学标志物(如ALT、FibroScan),MRI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重复性及器官特异性优势,为肝脏病理变化的动态监测树立了新标杆。

临床转化价值的突破。①安全性驱动的可行性验证:本研究明确FMD在T2DM患者中的安全性:通过调整降糖药物(如减少胰岛素剂量)和严密监测,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消除了临床对禁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性的担忧,为实践推广奠定基础。②长效性与依从性平衡:采用“每月5天FMD+25天自由饮食”的周期性模式,兼顾代谢获益与患者依从性。12个月随访显示肝脏指标持续改善,且退出率低于10%,显著优于传统持续低热量饮食(如每日限食),提示周期性干预更符合长期疾病管理需求。③多器官代谢协同改善除肝脏特异性获益外,FMD同步降低HbA1c及LDL-C,凸显其作为“系统代谢重塑工具”的潜力,可能减少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方法学严谨、严格分层与亚组分析根据基线肝脏脂肪含量(≥8% vs. <8%)和糖尿病病程进行分层,发现高基线肝脏脂肪亚组获益更显著(PDFF降低4.2%),提示FMD的精准适用人群,避免“一刀切”干预的局限性。

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本研究纳入血清β-羟基丁酸(酮体)、FGF21(禁食反应因子)等作为过程指标,动态解析FMD的生理响应模式,为机制解释提供直接证据。传统T2DM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以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PPARγ激动剂)和生活方式建议为主,但药物成本高且部分患者应答不佳。本研究证明FMD可作为低成本、高依从性的补充疗法,尤其适合资源有限地区。

总体研究通过创新性的试验设计、精准的终点评估及深度的机制解析,首次证实周期性FMD在T2DM患者中具有肝脏特异性保护作用,并系统性验证其安全性与临床可行性。其亮点在于将饮食干预从“广谱代谢改善”推向“靶器官精准修复”,为代谢性肝病的管理开辟非药物治疗新路径。该研究整合内分泌学、肝病学、影像学及营养学多维视角,为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跨学科管理提供模板。

*主编:李婕、祁小龙

*执行编辑:靳睿 芮法娟 付丽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