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奔驰计划裁员3万人,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人力成本。
2.传统燃油车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销量急剧下滑。
3.国产新能源汽车凭借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配置和智能驾驶,逐渐取代传统豪华品牌。
4.然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佳,难以与国产新能源汽车竞争。
5.传统车企需放下高傲姿态,加快与国内车企合作,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从2022年开始爆出裁员计划的车企无一例外都是传统燃油车车企,大众,本田,福特,奥迪,奔驰等等。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燃油车业务。虽然他们也有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迟迟看不见收益,一直在投入一直在亏损。新能源汽车的财务报表非常非常不好看,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选择降本,当然人力成本也是降本的一部分。
在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汽车巨头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国内市场,因为受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奔驰汽车的销量正急剧下滑。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如蔚来,理想,问界等正在慢慢取代传统豪华品牌,而这个取代趋势还在继续,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国产新能源汽车凭借着,电池电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走了大量原本属于BBA的市场。在燃油车时代奔驰在国内可以说是躺着赚钱,奔驰吃细粮吃的太习惯了,以至于突然销量下滑得吃粗粮了,不习惯了。
传统汽车大厂,尤其是欧美日车企他们在汽车工业领先了100多年,突然间就被中国新能源汽车超越了,超越之后又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现在是想紧跟都跟不上了。
论造车经验的积累他们明明比国产车经验更为丰富,累计的技术更多,按理说应该有优势才对,现在反而跟都跟不上国产新能源汽车了。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赛道变了,规则也变了。传统欧美日汽车大厂他们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整体造车思维还是延续传统燃油车的思维,甚至是造车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思维。
传统燃油车是3年一小改,6年一大改,车企在这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做决定甚至是推翻之前的决定,说白了就是你可以慢慢悠悠的去研发,哪怕中途发展错了,也不要紧,推倒重来时间也来得及。带着这种研发思维他们非常注重车子本身,也就是硬件部分,忽略了车子的软件以及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情绪价值。
在2022年前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时代,合资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定销量的,比如通用的别克E5E4,凯迪拉克锐歌,大众ID系列,丰田验证码,福特电马,还有BBA的纯电车,当然BBA的新能源消费者更看中的品牌力,而不是车子本身。
但是到了存量时代,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受阻了,卖不出去了,BBA凭借着品牌力勉强也能卖出一些,大众ID系列凭借着降价也在勉强维持,其他的合资车企新能源是真的不行了。
跟国产新能源相比,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差异化还非常严重,空间也不行,车机系统也拉胯,还没有800V高压平台。而国产新能源汽车,你想要的他都有,最重要的价格还便宜,至此差距算是正式拉开了。
到了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纷纷宣布全民智驾,合资车企呢?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没整明白呢,智驾更是猴年马月。可以说在2025年合资新能源汽车除了品牌力,其他的都完全不能跟国产新能源汽车竞争。
当然以上只是发生在中国市场,好像欧洲市场跟北美市场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了,欧洲市场跟北美市场迟早会走中国市场的路。除非欧洲国家跟北美国家联合起来抵制国产新能源汽车。我觉得不大可能,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性价好,配置高,价格便宜的商品,你可以拒绝一时,但是你不肯永远拒绝。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到欧洲跟北美是迟早的事情。
传统车企为了生存选择裁员,轻装上阵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觉得暂时可能有效,但是长久肯定是不行的。车企必须得用产品说话,拿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是活下去唯一的可能性,否则就是在温水煮青蛙,时代的浪潮终究会把你吞灭。
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抛开自己过往的优秀战绩,把自己的身价放低,收起骨子里高傲的姿态,按照中国市场的打法去造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参与白热化竞争,同时加快跟国内车企的合作,才有可能继续在牌桌上,否则下牌桌就是时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