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崇廉拒腐家庭防线
“能讲讲‘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是什么意思吗?”近日,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红色家风主题教室内,一位参加培训的新入职干部指着展板上的典故问。讲解员解释道:“所谓‘三爷’,指的是‘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说到底,就是不要任人唯亲,约束好家人。”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更关系党风政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黑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抓好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涵养好家风推动党员干部筑牢廉洁防线。
建强教育阵地,推动勤廉家风教育进党校、进机关、进家庭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和省妇联、省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协同联动,建强家风教育阵地,推动勤廉家风教育进党校、进机关、进家庭,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立家规、正家风,夯实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思想根基。
省委党校红色家风主题教室是该省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强化家风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室内,革命领袖、龙江优秀精神代表人物、当代典型的家风故事依次陈列。学员逐一参观后,通过“家风十问”叩问自己是否严格管束家人,随后步入警示教育展厅,观看家风败坏的贪腐官员忏悔录,集体聆听“忏悔录看了不能白看”主题微课,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感悟家风建设重要性。
“红色家风主题教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布局,是省纪委监委和省妇联、省委党校共建的成果。”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阎喜凤介绍。其中,优良家风特别是新时代好家风故事内容由省妇联提供,家风败坏的反面典型案例则由省纪委监委提供。如今,家风课已成为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覆盖党员领导干部近10万人次。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委随即出台落实措施,明确省纪委监委、省妇联等单位牵头,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引导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并要求省妇联深挖本地家风资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
围绕家风建设重点任务,省纪委监委和省妇联、省委党校等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通过编写读本、传讲故事、巡回宣讲、主题活动等,持续讲好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家风故事。同时,深挖本地家风故事资源,让家风教育更贴近干部群众生活实际。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的家风传承便是其中之一。
李敏一生致力于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她曾居住的小院如今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文化历史研究会所在地。
推开灰色铁门,记者见到了李敏的孙女陈晨,她向记者一一介绍院内上百座抗联标语碑,“石碑上的字多是爷爷奶奶写的。奶奶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她希望后代继承宣传抗联精神事业,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老人影响下,陈晨多年来奔波在一线,宣讲东北抗联精神。去年,她参与“勤廉家风故事分享会”宣讲,首次对外讲述了自己家风传承的故事,引发现场领导干部的共鸣。
“发挥本地典型的贴近性优势,推动优良家风转化为廉洁从政的内生动力,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探索的方向。”黑龙江省妇联副主席王霞说。
紧抓“关键少数”,77家省直单位“一把手”携家属共上家风课
对领导干部而言,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如何紧抓“关键少数”,黑龙江持续探索面向领导干部的家风教育模式。
2023年,“家庭助廉一堂课”在全省巡讲,为领导干部讲述优秀党员干部、传统文化里的家风故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以此为基础,2024年9月26日,“勤廉家风故事分享会”在省委党校举办,77家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家属以及党校在训干部参会,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共上一堂家风课。
与以往单向授课不同,这次分享会通过情景表演、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将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省委原书记李剑白,“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感动中国”人物、中国首批女空降兵马旭以及“时代楷模”刘永坦等本土典范的家风故事搬上讲台。
“李敏老人宣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但她的家风传承我却是第一次了解。”一位干部家属回忆说,分享会上,李敏的孙女陈晨带着儿子,唱响老人生前最爱的战歌《露营之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慷慨激昂的歌声让她至今印象深刻。“这种由后人亲自讲述的形式更有穿透力,让人真切感受到好家风的传承力量。”
讲述者李姗姗与通过AI技术“重现”的姥爷李剑白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情景,同样让现场干部、家属深受触动。李剑白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省委设第一书记),负责理论宣传与文教工作。他常念叨一句话:“党和人民是咱家的恩人,不能忘记这份恩情,不能忘记战争年代传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位领导干部家属告诉记者,听到二人共同朗诵李剑白创作的《延安,我心灵的故乡》中的诗句,“这曲折的历史道路,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钢脊铁梁。这是一条曲折的路,长征的路,奋斗的路,胜利的路”,她瞬间红了眼眶,“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我们都是共和国的一分子,必须弘扬好家风,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分享会结束后,王霞收到了不少反馈。有人表示,相比以往,这次活动强化了家庭共同体的意识;也有人希望继续开展这样的分享,进一步增强“家国同构”的使命感。
在王霞等人看来,分享会最大的特点在于“77家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携家属同上家风课”,这在黑龙江属首次。她告诉记者,这场省内高规格家风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省纪委监委的全链条推动——省纪委监委与省妇联历时两个月,经过多轮商讨,最终形成“聚焦‘关键少数’+覆盖干部家属”的组合拳,进一步提升家风教育针对性、有效性,推动领导干部和家属共同筑牢廉洁防线。
健全联动机制,引导算好家庭“廉洁账”守住家庭“幸福线”
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支撑。2024年,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召开勤廉龙江建设大会,牵头制定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勤廉龙江建设的意见,明确由省纪委监委牵头抓总,推动包括“勤廉家庭”在内的“七个勤廉单元”建设,进一步强化家风建设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制度机制,推动家风教育走深走实。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省纪委监委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准发力,深化“家庭助廉”,推动分领域分类施策,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廉洁自律不仅是领导干部的本分,也是每位家属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座各位要帮助和支持我们的干部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在省管企业领导干部“家庭助廉”活动中,省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国企反腐形势与典型案例开展专题讲座,告诫家属时常“拉拉袖子提提醒”。在座谈交流环节,一位家属感慨:“看到曾经的朋友沦为‘案中人’,深受震撼。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必须算好家庭‘廉洁账’,守住家庭‘幸福线’。”另一位家属则表示:“要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决不让家庭成为腐败温床。”
持续深化警示教育,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推动被留置对象撰写“一封家书”,探索以亲情唤醒初心。该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探索与省妇联、省委党校等联动,将“一封家书”转化为家风教育素材。
“作为‘勤廉家庭’创建主体,我们更要发挥优势,主动对接省纪委监委推进工作。”王霞告诉记者,省纪委监委印发的《每季一案》,每一期她都反复研读,其中家风不正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的案例不少。“这进一步表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促使我们更加注重做好协同工作。”她表示,省妇联将持续深挖身边典型的优秀家风故事,与省纪委监委警示教育工作相互助力,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更加有力推动领导干部涵养好家风。
黑土地上,家风建设协同机制正加速转化为更多生动实践。新春伊始,黑龙江正展开新一轮谋划:聚焦“关键少数”,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指导各地深挖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家风典范,常态化推动领导干部和家属共同接受家风教育,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家”力量。(本报记者 徐菱骏 自黑龙江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