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这生命的绽放之际
非遗技艺焕发出别样生机
成为独属于昌吉的 “春日限定”
快来和小编一起
探寻春日的非遗瑰宝
感受春天的第一缕馨香吧
指尖艺术·民间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华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昌吉民间剪纸是昌吉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以自然景物、节气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主题,展现四季更迭与生活之美。春天作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剪纸中通过丰富的图案和寓意得以生动呈现。
在春日的暖阳下,昌吉剪纸非遗如庭州大地的杏花般绽放新生。非遗传承人徐长琴的指尖跃动,将新疆美景与传统剪纸交融,创作出系列套色作品,让春意跃然纸上。而木垒县的剪纸艺术家则以春天为背景,描绘农耕场景,传递劝课农桑的寓意。昌吉剪纸的春天,既是剪刀下绽放的民族记忆,更是文化传承破茧成蝶的序章。
《春耕》。木垒县剪纸艺术家吴正彪作品
徐长琴剪纸作品。图源:新华网客户端
织梦幻卷·哈萨克族刺绣
哈萨克族刺绣。图源:恰西萨本之旅微信公众号
哈萨克族刺绣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21年进一步扩展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申报地区包括昌吉州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等地,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哈萨克族刺绣分毡绣和布绣两种,绣料多选用布、毛毡、皮革,构图饱满,突出四边,注重对称性,图案纹样粗犷简洁,有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自然纹样,羊角、鹿角、驼掌、树枝、花草都在其中。绣法包括鼠印绣、勾针绣、锁边绣等十余种,绣品的颜色都有相应的寓意:蓝色代表天空和自由;白色代表纯洁和喜庆;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红色象征太阳和光明。哈萨克族刺绣技法以家族为单位世代相传,凝结着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哈萨克族刺绣。图源:恰西萨本之旅
在春日的暖阳下,哈萨克族刺绣非遗如草原初绽的野花般焕发新生。绣娘们指尖跳跃的丝线,将冰雪消融的溪流、抽芽的牧草与羊群欢跃的身影,化作布帛上绵延的羊角纹与藤蔓纹。那些象征天空的湛蓝、新绿的草场与炽热的红日,在针脚间交织成哈萨克族对春日的礼赞。哈萨克族刺绣的春天,既是针尖绽放的自然诗行,更是文化传承的破茧成蝶。
美与力量·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
哈萨克族《黑走马》舞蹈。图源: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民族文化的传承,喜庆吉祥的祝愿
昌吉非遗正以古老又年轻的方式
续写着“大美庭州”的故事
这个春天,不妨赴一场与非遗的约会
春日里的非遗,你最喜欢哪个?
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昌吉州文旅之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