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了数日后,美国国防部终于坐不住了。
近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将对近期“未经授权的国家安全信息泄露事件”展开全面调查。不同寻常的是,此次调查将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谎仪审讯——这一极具争议的手段,如今竟然被五角大楼摆上了台面。
根据公布在国防部官网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乔·卡斯珀(Joe Kasper)写道:“此次调查将严格依据现行法律和政策,立即展开,并最终向国防部长提交调查报告。”他还强调,任何被查实为“泄密责任人”的个体,其身份信息将被移交司法部门提起刑事诉讼。
换句话说,这场清洗行动不仅动真格,甚至有意打造一个“杀鸡儆猴”的样本。
特朗普发飙、马斯克现身、军方否认,风暴中心逐渐显形
这份备忘录的发布时间,恰好踩在一个敏感节点上:当天稍早,有媒体爆料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掌门人埃隆·马斯克到访五角大楼,并可能在会晤中获知美军针对中国的潜在战争计划。
这一说法迅速点燃舆论战。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媒体上驳斥该报道,声称自己“不会把此类军事机密展示给任何人”。与此同时,五角大楼也通过官方渠道“强烈否认”该报道的真实性。
虽然军方三缄其口,态度坚决,但马斯克确实与现任国防部长皮特·黑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当日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会谈。究竟谈了什么?目前无从得知。只是,一边是否认,一边测谎调查,“此地无银”的意味,几乎跃然纸上。
不只国防部,国安部、司法部也全线开火
不仅是五角大楼,整个美国政府如今似乎都陷入对“内部泄密者”的清剿模式。
早在本月初,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就公开表示,将继续在本部门执行测谎审查机制。她甚至直接下令,在测谎内容中加入“是否向媒体泄露信息”的问题。
诺姆的态度可谓直截了当:“我们已经在国土安全部锁定了两名泄密者,他们曾向外部人员透露我方行动内容,严重威胁了执法人员的生命安全。我们计划对这两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诺姆此言一出,等于向整个联邦系统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没有人可以逍遥法外。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也加入了这场“防内鬼行动”。
周五,司法部发布声明,宣布对“涉及委内瑞拉犯罪组织‘阿拉瓜列车帮派’(Tren de Aragua)的机密信息泄露事件”启动独立调查。司法部明确指出,这些泄露内容“虽然不准确,但依旧属于机密”,不容忽视。
司法部副部长托德·布兰奇(Todd Blanche)在声明中措辞激烈,直指问题根源:“我们不会容忍‘深层政府’出于政治目的,通过向《纽约时报》等媒体的盟友泄露虚假情报,来破坏特朗普总统的政策议程。”
他还特别提到,近期出台的《敌对外国人驱逐法令》(Alien Enemies Proclamation)是“基于事实、法律与常识的决策”,政府将坚定在法庭上捍卫该法,并将“清除TDA恐怖分子”,即将阿拉瓜帮派成员驱逐出境。
背后的焦虑:泄密已成“政治武器”?
从国防部的测谎调查,到国土安全部的强硬表态,再到司法部的“动真格”——这一系列动作,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对情报安全的担忧,更是一种对“政治泄密”逐渐制度化的焦虑。
尤其是在当前政治环境下,“泄密”已经不再只是内部纪律问题,而是彻底演变成了一种攻防武器:一边指责“深层政府”操控信息流通,另一边利用媒体引导舆论走向,最终实现政治上的碾压反制。
而测谎仪的使用,更让这场整肃行动蒙上了一层肃杀的意味。须知,即便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测谎仪的使用也极为谨慎。如今,这项争议极大的技术手段竟在多个联邦机构被重新启用,几乎等同于一次“准清洗”。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权力交锋与媒体战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泄密——或者说“被泄密”——已经成了压倒性的内部斗争武器。只是,究竟谁在泄?又是谁在利用“泄密”制造下一场风暴?或许比起真相,更多人关心的只是:谁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