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8

评论

1

1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陈赓指挥神出鬼没,仅有60人的片山旅团陷入绝境

为什么百团大战的衡量标准与传统的歼敌标准不同呢?

图片

只要是打仗,一般都是以歼敌多少,来衡量完成任务的好坏,但这次的百团大战却不是以歼敌多少来做衡量标准的。而是以摧毁敌军的铁路、公路和碉堡等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要在保持实力的情况下,粉碎敌军用铁路,公路,和碉堡组成的的围笼计划,总部提出了“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三不留”的口号。

图片

“毁灭铁路就是消灭敌人”,就像孙悟空一样,掀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的国土面积很大,让日军在抗战第一阶段取得进展后在防御上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他们不得不调整进攻速度和预先制定好的进攻计划,把兵力分散开来巩固占领的区域,但入侵一个大国,其困难程度并不只是国土面积大,战线长而已,他们低估了另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一个民族的信念和凝聚力,人民群众潮水般的力量,将会使日军感到空前的恐惧,普通百姓被动员起来的强大力量,远超他们的想象。

图片

在晋察冀军区,仅冀中一个分区就动员了10万以上的群众配合对平汉路、津浦路、德石路、北宁路,以及境内的公路交通和沿线据点,进行广泛的反复的破击。摧毁公路、铁路500多公里,炸毁桥梁20多座,机车一辆、车箱49节,收缴电线1500多公斤。在129师所在的解放区,仅战役第一阶段就动员了7万多人。
  我军的仗是越打越有经验。以前破路时,只是把铁轨扒开。后来发现日本人修复铁路的能力很强,我军用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扒掉的铁轨,他们的修路队只要半天的时间就能接好。后来,战士们就将枕木架起来,把铁轨放在上面烧,等枕木烧光了,铁轨也烧弯了,这样修复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图片

百团大战总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呢?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中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图片


  在第一阶段中,中央纵队担负着总预备队和攻占并坚守狮垴山的任务。从地图上看,阻止阳泉、平定之敌西援的最有利的地形就是狮垴山。

总部之所以把破击重点选在狮垴山以西,也是充分考虑到在破路过程中,避开敌人重兵,选择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段开刀。在这个地区,不易屯兵,敌据点较少,便于我军实施大规模破路。
  刘伯承在战前曾反复交代:歼敌是次要,战役的成果要看破路多少而定,而破路多少又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止日军增援。

图片


  阳泉原有驻守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团部和第15大队,8月19日由太原开来中岛山炮中队150人附山炮2门。阳泉守敌共300人左右,伪军警察和保安队200多人。

现在,陈赓的作战指挥能力已经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他率领大部队前移100公里而敌人却毫无察觉。  20日,中央纵队14团一举攻占了狮垴山阵地。奇袭非常成功。谁先抢占狮垴山谁就占有了主动权。

图片

日军这边,公路,铁路和据点,到处都是告急的电报,到处都在发生战斗,兵力充足的区域出不去,兵力少的得不到增援,他们已经陷入极度恐慌,根本无法判断八路军有多少人马。

图片

  14团抢占了狮垴山后,又派出预备队主动地打击敌人。
  21日上午10点,片山与其他部队失去联络,但他还是迅速组织60多人向狮垴山发起反扑,他是第一个在百团大战前期遭受猛烈攻击的情况下敢于反击的指挥官,片山指挥能力很强,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从下期影片开始,我将详细讲解百团大战期间的几场经典战役,请点赞关注我的频道。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