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下课铃声响起,在市第十七中学,学校创新打造的“15分钟微运动+30分钟大课间”体能焕活计划让课间的校园瞬间沸腾。这一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梧州市开展“五心”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我市积极开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活动,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载体,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以德育心”方面,我市推出大同酒店旧址—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梧州烈士陵园等10条特色“红色研学”精品线路,为学校思政教学搭建现场学习平台;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院,以思政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载体,绘画校园教育阵地同心圆。
工厂路小学的学生们在该校的臻粹非遗文创社团学习制作特色剪纸。甘沁雨 摄
“以智慧心”助力学生成长。我市印发《梧州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25-2027年)》,实施关键素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科学、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构建“政校协同”科教融合机制,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
为实现“以体强心”,我市全力推进体教融合,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活动,并开展校园足球等特色体育项目,目前全市已创建39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示范校。
市第十四中学足球社团学生在做平衡训练。甘沁雨 摄
“以美润心”滋养学生灵魂。我市成立了中小学艺术人才培养中心,形成“小—初—高—大学”贯通式艺术培养链条,并与多所高校及教授工作室合作,为艺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同时,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青少年书画作品展等活动,营造“班班有活动、校校有展演、人人都参加”的良好氛围。
在“以劳健心”上,我市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各地各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格局。如钱鉴小学打造校内劳动种植基地,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同时,我市还开展家校携手共育活动,如新兴小学开展劳动争章活动,促进家庭劳动教育氛围形成。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审:齐淑芳
编辑:钟笑莹
文字:甘沁雨 滕瑜
来源: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