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球员黄泽林在迈阿密公开赛中,以7-6(3), 2-6, 7-6(5)战胜本土球员本·谢尔顿,打破其主场作战的傲慢与偏见。
2.黄泽林自8岁起征战各类青少年赛事,17岁成为美网青少年男双冠军,18岁成为澳网青少年男双冠军,成为香港首位双料大满贯青少赛冠军得主。
3.为此,黄泽林凭借“精英运动员入学计划”被香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后加入Rafa Nadal Academy训练。
4.赛后,黄泽林表示这场胜利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之一,他将继续努力挑战自己,成为最好的网球选手。
5.此外,黄泽林感谢父母、教练和团队的支持,表示香港也能培养出顶级职业网球球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岁,世界排名182,外卡球员,迈阿密公开赛,一场荡气回肠、振奋人心的恶战。
香港球员黄泽林以7-6(3), 2-6, 7-6(5),力克本土辣子鸡本·谢尔顿,打破了这位主场作战球员的傲慢与偏见。赛后,黄泽林的校长、网坛传奇纳达尔都忍不住在X上送上祝福:“这些胜利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我们为你骄傲,科尔曼!香港的历史性胜利!”
黄泽林,2004年6月6日出生,出身书香门第,家人跟职业体育运动八竿子打不着边。父亲是圣公会奉基小学的校长,母亲是教师,姐姐在银行业工作。
但命运的安排往往妙不可言,5岁那年,姐姐因病缺席一节预约的网球私教课,家里不想浪费私教费,就让他当“备胎”顶上。谁能想到,这无心插柳的一顶,竟然顶出了香港网坛的希望之星。
从8岁起,他便征战本地及国际青少年赛事;
10岁师从香港青少年队教练汤嘉宝;
12岁成为‘南华主席杯’最年轻的冠军;
14岁拿下橘子碗U14冠军,之后便于与IMG签约,一路披荆斩棘,少年已然锋芒毕露;
17岁美网青少年男双冠军;
18岁澳网青少年男双冠军,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双料大满贯青少赛冠军得主。
同年,他凭借“精英运动员入学计划”被香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
17岁,命运之约,“如果不行动,我就不会成为职业球员。”他决定“赌一把”,这行动就是单身远赴西班牙,加入Rafa Nadal Academy训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之约,让梦想的风筝飘了起来。出国后黄泽林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文化的球员,更多不同的机会和比赛,他常建议香港的网球家长让孩子越早出去闯越好。
父母咬咬牙,放手让他飞。“他们连一张我的训练照都没有,但还是让我走了。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这代价不小,一年到头,见家人的次数屈指可数,聚少离多正是职业网球的真实写照。但黄泽林目标坚定:“香港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大家开始爱上体育。我要让他们知道,香港可以有走出更多顶级的职业网球球员。”当个体理想与更宏大的使命交汇时,人的志向才有更加高远,在逐梦的路上才会笑看得失荣辱,才会在每一天都更在自律的训练,莫负每一寸光阴。
赛后,他的发言金句频出,燃爆全场:
1. 感觉不真实
今年我过得不算顺。比赛越来越难,所以赢球变得更难。我可能赢一轮就被淘汰,输给那些真正的强者。但这场胜利,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之一。我希望,这是第一块敲门砖。
2. 我喜欢赢
我要成为最好的,我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还在寻找它。最爽的事情就是,每一天都在挑战自己,每一天都想变得更强,每一天都为变强而努力训练。这也是我的教练喜欢我的地方,因为我真的喜欢训练。但我总是说,还不够,还不够。如果我不热爱网球,我根本走不到这里。
3. 香港也能培养出顶级职业网球球员
很多人不相信这点,但我要让他们知道,就算是香港这样的小地方,也能有人站上世界网球的舞台。
4. 这是献给香港的
疫情期间,我有一年半没打球,过得很难。我很幸运,我的团队一直支持我。能站在这里,我真的很开心。这是献给你的,香港。献给我的父母、我的教练、我的团队。他们陪我走过稍纵即逝的高峰和步履蹒跚的低谷,知道我曾经经历过什么,所以,这一切都不容易。
5. 感谢我的教练
James Allemby 和Joan Bosch 帮了我太多,尤其是当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输掉一场四个小时的比赛,他们还能让我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
6. 你得真爱这项运动
网球不简单,不是随便玩玩的。如果你不真爱它,你根本不可能成为顶级球员。(图片引自ATP官网与球员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