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有半天
关闭各种电子设备、投影
让老师手写板书
近日
杭州江晖小学推出“素课日”
据杭州媒体报道,本学期开始,杭州市江晖小学推出“素课日”——每周五上午半天,所有班级关闭电子屏。
为什么要推出“素课日”?
担心大家对PPT过度依赖
《钱江晚报》报道
江晖小学教学处刘晓敏老师总结:
这是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
学校尝试的一道“减法题”
报道说,这些年,新学校增加,大批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音频、音乐、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产品的运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比如数学课堂中,立体图形的知识点,借助新媒体更便于学生理解;语文课堂中,音频、视频的加入,让文字描写的场景更真实可感。
但是,与此同时,学校各教研组负责人发现,日常随机走进课堂听课时,老师们十有八九都在使用PPT,“有的PPT还制作了好多页,一页页翻过去讲完,一节课也差不多结束了。”
这所学校的教研组长说,有些老师使用板书越来越少,有的只在黑板上写一下当天课程的题目,剩下的内容全部用PPT演示,有的甚至课程题目就是PPT的首页,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光光如也,一个字都没有。
大家很奇怪的是,好多任课老师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在学校教学内容中,粉笔字板书是特别强调的一项内容,除了书写上能给孩子做示范外,板书其实展现的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老师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思考脉络,现在怎么大家这么依赖PPT,把基本功都丢了呢?
“素课日”就这样诞生
这所小学决定先选一天
让大家的课堂统统停用屏幕
这样老师们可以从“PPT操作者”
转为“学习设计师”
学校希望,老师们通过这两种不同课堂的对比,能够尽量减少屏幕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素课日”推出一个多月
老师们感觉如何呢?
媒体报道
一开始老师们有点不适应
但推行一段时间后
老师们开始有了改变
譬如说,语文教师发现,讲诗歌时,通过板书一步步带学生想象画面,比直接放动画更有温度。课件有时会限制学生思维,留白反而更能展现语言之美,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画面。
数学老师则表示,他感觉在书写板书时,学生也在同步思考,当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一步步推导出解题方法时,课堂效果特别好,作业也完成得正确率很高。
孩子们在课堂上也非常活跃,老师们分析原因,可能他们平时有太多看各种屏幕的机会,对多媒体课件非常习惯,完全不用课件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反而更新鲜。
四年级有个孩子跟老师说:“以前看课件的确很有趣,但有时候觉得老师PPT翻得有些快,笔记来不及记,现在老师用板书,笔记完全来得及,而且很多让我们自己动手算,感觉更清楚了。”
刘晓敏对媒体表示,无屏课堂并不是对课堂中使用电子产品的全盘否定,而是进行一种探索和尝试。这所学校希望未来的课堂上,老师们的PPT能够只有几页,而且是非用不可才用,而课堂设计则是丰富到不行,这样大家可以用行动证明——教育可以更简单、更深刻。
“素课日”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相当多数网友欢呼“素课日”到来
他们认为:
就不应该用PPT,老师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太喜欢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课堂,现在PPT已经喧宾夺主。
那么多小孩一二年级就近视,跟一天到晚关在教室里盯着电子屏幕有关系。
应该一周四天关掉电子屏,通过老师的描述和板书传递知识,孩子的想象力才更广阔,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但是,也有人质疑:
评论为什么会是一边倒?难道一种事物的出现和存在没有原因吗?
几十年前不都是纯粹的板书?后来是谁要求老师们做PPT呢?现在又是谁要求老师们不用PPT呢?
质疑的人还认为,父母们老是觉得是学校“祸害”了孩子的视力,扪心自问:是吗?难道使用电子设备的大部分时间,不都是在家里?
你家孩子的学校有“素课日”吗?
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如何?
在评论区和大家说一说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升学宝 爱写作的狮子
编辑:林聿晶 审核:罗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