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94

评论

167

48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身体出现6个信号,说明“血液循环”不好

图片

血管是连接人体所有器官的一个大型网络,各细胞、组织都依赖“血液循环”获取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我们常说的“血液循环”到底指什么?血液循环不好有哪些表现?


01

血液循环差,全身受影响

血液循环系统作为人体内部负责输送氧气、营养及排除废物的网络体系,主要包含体循环与肺循环两大路径。


体循环涉及血液自心脏出发,流经全身各部位后返回心脏的过程,而肺循环则专注于血液在心脏与肺部间的氧气交换循环。


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如血流量下降或血管阻塞,会波及全身多个器官的功能。

图片


大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源于血栓、心脏泵血功能减弱等因素,这不仅会造成关键器官或组织的供血不足,而且在突发情况下,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例如,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脏则可能出现心梗,四肢动脉则可能导致动脉闭塞症。


此外,小血管也可能出现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周围小血管循环不佳而出现“糖尿病足”。



02

血液循环不良有6个信号

专家指出,血液循环不良的初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这得益于人体的代偿机制。当小血管发生堵塞时,身体会通过形成新的分支血管,即侧支循环,来绕过阻塞部位。


然而,当小血管堵塞的数量超出人体的代偿极限时,就会显现出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症状:


1


手脚冰凉、麻木


当血液循环不良时,身体为了保障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减少四肢等部位的血液流量。


这可能导致手脚温度降低,甚至低于身体其他部位。久坐时,脚趾可能会出现灼痛感;行走后,大腿、小腿或臀部可能会疼痛,但休息后疼痛通常会消失。此外,还可能出现手脚麻木,严重时甚至导致跛行等症状。


2


头晕


当体循环不良影响到大脑的血液供应时,人们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以及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在快速站立或体位发生改变时,这些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图片


3


气短


肺内的气体交换需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如果心脏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动脉血泵出,就可能导致胸闷、气短以及憋喘等情况的发生。


4


脚趾毛发脱落


当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不佳时,脚部的血液供应会减少,这可能导致脚趾的毛发变薄并脱落。同时,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引发的腿部肿胀也可能进一步加剧脚部毛发的脱落情况。


5


下肢水肿


心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下肢出现水肿症状,并可能引发小腿皮肤的炎症表现。在严重的情况下,腿部皮肤可能还会出现发红、瘙痒以及感染等问题。


6


消化能力下降


胃肠道的血液循环状况不佳时,人们的消化能力可能会下降,表现为食欲不佳、早饱感以及腹胀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便秘或营养不良等消化问题。



03

8件事帮你改善循环不良

当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出现上述血液循环不良的症状时,应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改善血液循环的基础,以下列出了八点建议:


1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会显著影响血液循环,因此日常饮食应避免暴饮暴食和厌食偏食。

图片


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约500克)、水果(约250克)、水产类及畜禽肉类(各约40-75克)、鸡蛋(1个)、牛奶(约300毫升)以及适量的豆制品(如麻将块大小的豆腐约5块)。


2


控好血糖水平


高血糖会对血管造成全面损害,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可能引发微血栓或微血管闭塞。


为了控制血糖,可以将部分精制米面替换为粗粮,如薯类、玉米、山药和糙米等。

图片


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速度通常越快;相反,那些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建议先吃蔬菜和肉类,进食到一半时再摄入主食,这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3


将运动坚持下去


合理的锻炼可以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氧含量。中医也倡导“动则生气”,意味着适度活动有助于气血运行。

图片


建议避免连续静坐或站立超过1小时;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在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绷脚尖和伸懒腰等。


4


少穿紧身衣物


建议尽量穿着宽松的衣物,特别是在春季,以顺应身体阳气的生发。回到家中后,可以换上更为舒适的宽松衣物,让身体得到放松。


5


远离烟草


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往往较差,如冻疮的发病率就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因此,戒烟是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


6


尽量让自己开心


长期压力大、紧张焦虑可能导致内分泌调节失衡,进而影响末端血液循环,出现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

图片


为了调整情绪,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或进行适度的运动;听音乐、唱歌、洗热水澡、按摩以及晒太阳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7


局部增温


当人体微循环血流减慢时,可以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加热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相关症状。


8


通过中医调理


在中医理论中,血液循环不良属于“血瘀证”范畴。一些益气活血的中药,如黄芪、党参、丹参、川芎和三七等,对于缓解相关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资料丨生命时报

编辑丨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