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知道有些事儿干不得,可还是没忍住,结果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事后后悔不迭。根据我担任多年学校中层干部的经验,我认为好多管理上的麻烦,都是因为我们一次次逾越了同样的“雷池”。这些一步都不能逾越的10个“雷池”,就像藏在暗处的礁石,稍不留意,我们的工作这艘“船”就会触礁沉没。整天把“我不行,我能力不够”挂在嘴边,说多了,你真就会变得不行。心理学上有个“习得性无助”实验,证明了老是自我否定,会让你的行动力直接少一半。这就好比给你的思维套上了枷锁,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小圈圈。在学校管事儿,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情况又复杂,限制你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你自己相信了那些限制你的想法。只知道讨好上级,却不管老师和学生的想法跟需求,这其实就是用妥协来换一时的安稳。时间长了,老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哈佛大学研究过,靠讨好维持的关系,差不多8成都会破裂。真正会管事儿的人,靠的是真诚和体谅别人,可不是戴着假笑的面具。只有真的站在师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支持。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只有做到100分的时候,才能高兴那么一小会儿,结果更容易拖延和焦虑。日本研究发现,做到80分就行动的人,成功的几率比非要做到100分的人高三倍。在学校工作,先完成任务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先把事儿做完,再慢慢完善。老是想着“不是我的错,都是别人的错”,这种想法会让你越来越消极。你要是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改变的机会。在学校管理中,问题肯定是躲不开的,但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别再抱怨了,只有把问题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才能真正摆脱困境。
拖延的根本原因就是害怕面对问题,可实际上,你越是逃避,心里就越焦虑。《逃避自由》这本书的作者弗洛姆提醒过,每个没解决的问题,最后都会像鬼魂一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烦你。在学校管事儿,面对问题,只需要20秒的勇气,可逃避的话,就得付出一辈子的代价。
一生气,大脑里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基本就“罢工”了。在学校工作,面对老师和学生的各种情绪和需求,更得保持冷静和理智。记住“6秒法则”,生气的时候,先深呼吸6秒,等冷静下来再做决定,可别因为一时冲动,把重要的工作搞砸了。太依赖别人,就像是把自己绑在了别人身上,这样会让你越来越没主见,失去独立性。在学校管理中,好的合作是大家一起进步,而不是一个人完全靠着另一个人。别让自己活成别人的跟班,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老师可是学校的顶梁柱,不重视老师的专业成长,就等于不重视学校的未来。这就跟过度消耗自己的健康一样,消耗老师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最后学校也会陷入麻烦。要知道,你挖掘老师的潜力,换来的成绩,以后都会变成学校的竞争力。一门心思只追求眼前的考试成绩,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研究发现,那些只看重短期成绩的学校,从长远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远远比不上那些注重长远发展的学校。真正懂教育的人,会用现在的冷静和克制,去换取未来的大收获。
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当你的行为和想法不一样的时候,大脑就会找借口让你心里好受点。但这就像是给烂苹果打蜡,看着好看,里面早就烂透了。敢于承认“这是我的选择”,才是成长的第一步。
学校管理就像是精心画的一张蓝图,可别让这些禁忌成了蓝图上的污点。记住,你避开的每一个陷阱,都是在为学校的未来打基础;你坚守的每一条底线,以后都会变成保护学校的坚固力量。
希望每一位学校中层干部在管理工作中,都能避开这些“雷池”,成为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 END —
来源 | 郭务强教坛漫拾
作者 | 郭务强
统筹 | 周彩丽
编辑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