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进口红酒无法追溯“来源” 法院判商家退一赔十

消费者高价购买的“原瓶进口”红酒,虽贴有中文标签,但缺失生产日期和经销商联系方式,经核实并非标签标注的经销商所售。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理了一起这样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法院最终判决销售者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

购买4瓶进口红酒

中文标签无经销商联系方式

2024年1月,王某在一家酒品专卖店购买4瓶某品牌赤霞珠红葡萄酒(单价888元,总价3552元)。红酒瓶身加贴的中文标签标注了产品名称、原产国、酒精度等内容,但未标注经销商的联系方式及生产日期,仅载明经销商为深圳某公司。王某认为该红酒中文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且无法核实红酒合法来源,遂向市场监管局进行举报。2024年11月,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于北京某商贸公司出售标签瑕疵的涉案红酒及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无法提供涉案红酒的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材料的行为作出责令整改并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2025年1月,王某向法院起诉,认为该商贸公司出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涉案红酒,主张退一赔十。

明知不符食品安全标准仍销售

法院判决退一赔十

东城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涉案红酒的中文标签所载内容不能真实反映其合法进口情况,显然存在安全隐患,应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该案中,被告作为涉案红酒的销售者,无法明确供货商的具体名称,未能提供红酒的合法进货来源,亦未能举证证明其依法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被告的行为已构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明知”。因此,被告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依法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在无证据证明原告明知涉案红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仍然购买,且存在短时间内多次购买多次索赔的情况下,原告要求被告退还货款并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具备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法院判决被告某商贸公司向王某退还货款3552元,支付十倍价款赔偿金35220元。该判决现已生效。

>>以案说法

食品经营者应确保食品可溯源

法官介绍,未经检验的进口食品如同“身份不明者”,标签虚假、来源不明已构成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经营者对食品来源的“一问三不知”,本质是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义务,生产经营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食品可溯源。进口食品需严格核查中文标签合规性及随附合格证明;不得以“不知情”推卸责任,未尽查验义务即构成法律过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规定明确了“明知”的相关情形。该条款通过明确“明知”的客观标准,平衡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举证责任,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督促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对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证据严格认定,避免滥用“兜底条款”,确保裁判公正。 据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