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膝骨关节炎(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疼痛。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和玻璃酸钠,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频繁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而玻璃酸钠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的效果仍存争议。因此,探索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部分指南推荐将物理治疗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一线干预措施,因其具有显著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根据《中国膝骨关节炎康复治疗指南(2023版)》,运动治疗和物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然而,尽管物理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标准化实施。
02
近日,美国风湿病学会旗下杂志《Arthritis Rheumatology》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早期开始并适当增加物理治疗次数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重要性。该研究显示,在确诊后1年内尽早启动物理治疗,并进行至少13次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未来接受关节腔内注射的需求。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美国Optum Labs数据仓,涵盖了超过2亿人的医疗记录。研究人员选取了2001年至2016年间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40岁以上患者共67,245例。其中,32,441例患者未曾接受过任何关节腔内治疗,而34,804例患者曾接受过关节腔内治疗(平均注射次数为2次)。大约60%的患者(45,391/67,245)在确诊后的3个月内接受了门诊物理治疗,中位时间为42天。
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1. 早期开始物理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既往接受过关节腔内治疗的患者,确诊后1年内越早开始物理治疗,未来接受关节腔内治疗的可能性越低。具体而言,相比于确诊后1个月内开始物理治疗的患者,确诊后9至12个月才开始物理治疗的患者,后续接受关节腔内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了44%(aRR=1.44,95%CI:1.35~1.55)。
2. 增加物理治疗次数的效果
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关节腔内治疗,确诊后1年内接受至少13次物理治疗的患者,未来接受关节腔内治疗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对于既往接受过关节腔内治疗的患者,可能性降低了10%(aRR=0.90,95%CI:0.86~0.96),而对于未接受过的患者,可能性降低了12%(aRR=0.88,95%CI:0.81~0.97)。
3. 主动与被动物理治疗的比较
无论是主动物理治疗(如运动训练、步态训练)还是被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热疗),在接受这两种类型的物理治疗后,患者未来接受关节腔内治疗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03
为了更好地利用物理治疗的潜在益处,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您:
早期干预:确诊膝骨关节炎后,尽早开始物理治疗,尤其是在确诊后的前几个月内。
持续治疗:确保在确诊后的第一年内接受足够的物理治疗次数,理想情况下不少于13次。
个性化方案: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物理治疗计划,结合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咨询专业医生:在开始任何新的治疗计划之前,务必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意见,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膝骨关节炎的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治疗机制,并探索更多基于个体化的干预策略,为延缓衰老和促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参考
Neogi, Tuhina, et al.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care with utilization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in peop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real‐world cohort study." Arthritis & Rheu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