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立信发布《爱立信的6G专利领导之路》报告,强调其在6G技术和专利上的领导地位。
2.报告指出,6G预计将于2030年开始部署,将重新定义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方式。
3.爱立信在3GPP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向3GPP提交了超过80,000份技术贡献,比任何其他公司都多出数千份。
4.除此之外,爱立信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6G创新,与大学机构广泛合作,研究涉及移动XR、零能耗IoT等领域。
5.爱立信坚持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FRAND许可原则,确保其研发投资得到公平的回报,推动持续创新循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2月,瑞典电信公司爱立信发布了一份《爱立信的6G专利领导之路》的报告,该报告的作者是爱立信首席知识产权官Christina Petersson。
这份报告,重点阐述了爱立信在世界无线通信历史上的创新和专利贡献,并就爱立信是如何推动6G技术发展、开展6G早期专利申请的情况,以及爱立信在如何推动创新到专利,再到许可收益以支持循环创新的理念,体现了爱立信对专利在促进创新研发的整体立场。
根据报告介绍,下一代蜂窝技术6G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从标准化前研究进入3GPP 研究项目阶段。爱立信表示,6G预计将于2030年开始部署,这将重新定义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方式。
爱立信认为,借助人工智能(AI)和信息物理系统的力量,6G将支持广泛的尖端应用。虽然4G和5G引入了其中一些创新,但6G将通过增强的容量和功能将它们推向新的高度。这些应用程序包括数字孪生、自治系统、边缘计算、智慧城市、医疗保健、工业自动化、先进制造、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和沉浸式体验。
爱立信之所以认为其在6G方面居于领导地位,因为从技术标准和专利等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标准贡献上,爱立信表示,2001年至 2020年期间,只有10家公司占据了塑造标准的70%以上的技术投入,爱立信就是其中之一。
在3GPP的工作组(WG)中,爱立信在RAN1和RAN2这两个工作组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爱立信共同撰写了与5G/NR相关的所有已批准贡献的25%。
并且,爱立信表示已向3GPP提交了超过80,000份技术贡献,比任何其他公司都多出数千份。
对此,爱立信以其2022年发布的一份《标准化领导力(3GPP R17)》报告中,统计的爱立信在3GPP第17版中担任的3GPP领导职位最多为例,展示了爱立信的实力。其中爱立信第一,三星第二,中国移动(CMCC)第三、高通第四、华为第五、诺基亚第六。
报告中,爱立信回顾了对研发投入的重视以及5G标准化中爱立信做出的贡献。
例如,2023年,爱立信将全球年收入的约19%(约44亿欧元)再投资于创新计划,与之相对的是2024年,爱立信专利部门的收入达到约140亿瑞典克朗(约合12亿欧元),这些许可收入来源于签署的100多项许可协议。
在描述爱立信在6G工作方面的前瞻性之前,回顾了其在5G工作上的历史。
3GPP于2015年正式启动5G工作。然而,爱立信早在2011年就已经围绕5G发起了行业讨论,定义了5G服务和要求。到2016年5月,爱立信提交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G专利申请,并提到这是蜂窝通信历史上最大的专利申请。这个全面的申请是基于多年的研究,将爱立信的众多发明集成到5G网络标准的完整架构中,为5G电信奠定了基础。
与之类似,爱立信在3GPP标准化之前几年就参与了6G研究。3GPP于2023年正式开始6G开发。然而,爱立信在四年前,即2019年就确立了6G的愿景。爱立信的早期6G研究催生了神经形态计算等关键技术。这种类脑计算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和能源效率,使其成为AI驱动的6G网络的理想选择。
此外,爱立信介绍了正在通过全球的众多项目积极推动6G创新,包括欧盟、ITU、德国、印度等支持的项目。另外,还与大学机构广泛合作,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研究涉及移动XR(扩展现实)、零能耗IoT、分布式边缘计算、高频通信等。
在涉及到与专利相关的创新周期、研发和FRAND许可方面,爱立信还是坚持一些专家评估的报告中提到的爱立信以17.6-20.1%的比例位居榜首的数据。并表示,没有其他公司超过12%,这凸显了爱立信对5G创新无与伦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