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潮汕人说,生腌是那种只有吃零次和无数次的“慢性毒药”。
炎炎夏日,有什么比冰镇后的生腌更令人快乐的呢?沙虾清甜肥厚,血蛤肉质脆嫩,青膏蟹细嫩鲜美、入口时还带着一点冰沙感……即使对刺身无感的食客,也很难不为生腌心动。
然而,生腌再美味,也不得不直面一个很大的问题——寄生虫。
美食作家蔡澜就曾遇到过:“香港的回转寿司店买到了(鲣鱼)就那么切来当刺身......一开来,腹壁中长满一粒粒的黄色小肿瘤,里面包的全是幼虫。”
无论是潮汕本土的生腌、鱼生,还是进口的冰鲜刺身,这些生食水产都有一个相似之处:你也许永远不知道面前的这一盘里是不是藏着一个“虫窟”。
一口新鲜生鱼片,吃到几条寄生虫
“现宰现杀生鱼片,绝对新鲜,绝对放心。”
如果你见到打着这样宣传口号的餐馆,千万别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新鲜生鱼片,很可能是寄生虫的“家园”。
鱼类感染的寄生虫种类非常多,但是,只有少数寄生虫会致人生病。
“华支睾吸虫”,又叫“肝吸虫”,是中国淡水鱼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寄生虫。当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其虫体便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胆管、胆囊内,引起胆道一系列病变,比如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等[1]。
一位吃了生鱼片后,感染肺吸虫的病患。放射图中箭头所指的即肺吸虫造成的病灶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可寄生在胆管中长达 20-25年[2]。当虫体过多时,死亡的虫体、 虫卵及黏蛋白长期阻塞胆管,还会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细菌感染等[1][2]。
已经有研究证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6.1倍[3]。
所以,你生吃的新鲜水产,也可能是大名鼎鼎的胆管癌Ⅰ类致癌物[4]。
这种寄生虫在淡水鱼中分布的广泛性,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中日韩的139种淡水鱼都有它的存在。即使是常见的家养鱼种,比如鲤鱼、鲢鱼、清鲩(草鱼)、鲫鱼等,也不能避免[1]。
2010年,广东各地35个鱼塘的抽检结果显示,所有抽检的鱼塘,将近七成都感染了华支睾吸虫。顺德人最爱用来制作鱼生的鲩鱼(也即草鱼),华支睾吸虫的检出率是47.31%[5]。
按照这个检出率,每吃两条未经任何处理的草鱼生鱼片,你就可能跟肝吸虫打个照面。
海水鱼比淡水鱼要安全吗?
餐饮店供应的生鱼片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生腌怎么吃,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