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牙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总收入60.79亿元,同比下滑13.09%,但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5.4%。
2.然而,虎牙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4796万元,主要原因是三费降本增效和利息收入补救。
3.与抖音、B站等竞对相比,虎牙用户流量规模相对偏小,且增长滞缓,游戏服务市场天花板有限。
4.另一方面,虎牙大主播流失可能影响游戏服务的带货能力,进一步加剧竞争压力。
5.为应对挑战,虎牙需寻求第三增长曲线,如小游戏开发,或与腾讯生态更紧密地结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虎牙正式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成绩单。
表现怎么样呢?一句话总结就是:业务有亮点,但整体业绩表现还是不尽人意。
2024年,虎牙实现总收入60.79亿元,同比下滑13.09%,连续12个报告期内营收下滑。至于归母净利润倒是同比增长了76.55%,为-4796万元,整体亏损大幅收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前三季度虎牙的净利润尚且为1.242亿元,但到了第四季度,却变成-1.722亿元,算是拖了全年利润表现的后腿。
然后是业务方面,在核心直播业务营收缩水26%的背景下,2024年,虎牙转型的第二曲线业务——“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45.4%至13.34亿元。
这也成了此次财报中,虎牙的高光时刻。
三年计划过半,虎牙喜忧参半?
如果深入到财报中看,现在虎牙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可能还得继续下滑。
比如说在全年营收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为什么归母净利润反而有向好的趋势表现?
原因就在于三费的降本增效,在于利息收入的“补救”。
过去一年,虎牙的研发费用为5.13亿元,同比下滑11.4%;营销费用为2.74亿元,同比下滑37.8%;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55亿元,同比下滑20.57%。
整体算下来,三费总规模同比少了约3亿元。
于是乎,虎牙的营业利润也从2023年的-4.436亿元变成了-1.896亿元。
但这还没完,同期,虎牙存款投资之类的利息收入为3.914亿元,算是又对冲了不少经营方面的亏损。这也是近4年来,虎牙常用的财技表现。
可为什么最后虎牙还是亏损了呢?一方面跟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4.797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3.914亿元有关。主要原因是虎牙在去年5月及10月因支付特别现金股利,导致了定期存款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则是跟同期虎牙的“投资性减值准备”从-2.26亿元,增长至-2.33亿元有关,主要原因是投资公司的财务表现不佳……
再来看最核心的业务营收方面,当打赏以及PK等功能,接连遭遇监管的限制、限额之后,虎牙们最核心的娱乐直播业务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增长想象力了。
所以,现在外界对虎牙的期望也就放在了转型业务方面。
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手虎牙董事长后,其就提出了一个三年计划,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多与游戏相关的服务(如游戏内道具销售、游戏广告等)来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发展转型。
然后在去年4月,虎牙又发布了“虎亿计划”及“三大升级”战略,算是对“游戏服务”转型的进一步推动发力。
那么在重新梳理了营收结构后,虎牙的新业务表现如何呢?
天眼查APP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虎牙的“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营收9.62亿元,同比增长169.4%;全年营收13.34亿元,同比增长145.4%。
老实说,这是个很不错的增长表现,也很有第二增长曲线的势头。
所以接下来的关键,就要看虎牙的游戏服务市场上限有多高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一方面和抖音、B站等竞对们相比,现在虎牙用户流量规模相对偏小,且还出现了增长滞缓的明显趋势。
从去年一季度到四季度,虎牙的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MAU)分别为8260万、8350万、8400万和8260万,对应的付费用户为440万、450万、460万和450万。
这个表现怎么样呢?横向对比行业,截至到去年第三季度,同是在发力游戏业务的B站总MAU、以及快手的MAU分别为3.41亿、6.85亿,远超虎牙。
纵向对比过去,有媒体统计,截至2021年末虎牙直播移动端MAU为8090万,2022为8430万,2023年为8410万。
很明显,近三年来,虎牙的月活规模都没有太多增长,似乎已经触及到了平台流量的天花板。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现在虎牙游戏服务的增长势头很猛,但是,由于其对应的市场天花板不高,且增长滞缓,所以未来的成长想象力或许还是极为有限。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前段时间,虎牙公司联席CEO兼高级副总裁黄俊洪表示:我们已经开始有选择性地将虎牙平台上的直播和视频内容输送到其他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虎牙内容的影响力、触达更广阔的用户群体……
老实说,虎牙这个思路是没问题的,但就是最后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因为正常而言,虎牙把游戏内容分发给别的平台后,是要把用户引流回虎牙。但现在,抖音、B站们也有游戏直播业务,那么虎牙的这个内容获客效果就会被不断分流。
最后剩下的,只有通过内容“喜欢”上虎牙主播本身的用户们,才可能跨平台追逐到虎牙。
这么一波三折下来,虎牙跨平台获客的“蛋糕”还能剩下多少呢?
二是大主播们的流失,可能会使虎牙游戏服务的“带货”能力受到极大冲击。
虎牙在游戏相关服务方面的业务,主要有三点:游戏分发、游戏广告和游戏道具销售。
前两者的增长潜力,在与虎牙的用户规模等因素有关,后者则与主播有关。
直白点讲,虎牙需要“中间人”,也就是利用粉丝们对大主播的信任引导“带货”。
但遗憾的是,或许是受虎牙近年来的降本增效影响,又或许是想追求更高的平台展示,所以近年来,诸如张大仙等不少头部游戏主播或公会,在签约合同到期后都转向了抖音们。
大主播的流失,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粉丝的迁移,也意味着虎牙卖游戏道具收入的不稳定。可如果要保住大主播,又需要支付高额的签约费用,这对于从营业成本到“三费”都在实行降本增效的虎牙来说,似乎同样有些难以接受……
所以某种程度上,前段时间,虎牙在“虎亿计划”中提到的“未来三年为游戏商业化主播分成100亿”,有点像是在拿未来的不确定性,给游戏主播们画饼,管吃不管饱……
抱紧腾讯,但虎牙争不过宠?
当然,无论“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的未来不确定性有多强,但这已经是虎牙唯一能破局的点。所以,虎牙跨平台联合的大方向恐怕也依然不会变。
不过好在,随着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虎牙多平台合作的打法,也逐渐与大股东腾讯重新“连接一切”的游戏生态需求相一致。
或许正因如此,在腾讯副总裁林松涛出任虎牙公司董事长后,虎牙公司高级副总裁黄俊洪和财务副总裁吴欣获任为虎牙公司代理联席首席执行官。其中,前者曾经负责QQ、腾讯文档和腾讯云基础产品等的管理和研发工作。
然后前段时间,虎牙又发布公告称,根据新协议,其与腾竞的英雄联盟转播许可费从2024-2025年两年的3亿下降到2.3亿,即虎牙两年的费用会减少0.7亿。
整体基本是给人给“钱”,又帮忙加快资源整合、协同发力。
如果这都逆转不了虎牙颓势的话,那虎牙可能就“危险”了。毕竟,此前很多投资者都曾分析过,在虎牙股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腾讯权益最优解的排序其实是私有化,其次是低价回购……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虎牙确实可以借助腾讯生态把优质内容,广泛输送到视频号、腾讯视频和QQ等各大产品线。可归根结底,腾讯只是一个强大的渠道,起的是宣传和触及用户的作用,最后虎牙能不能吸引到新用户,这个还要看分发的内容表现。
但前边提到,在游戏直播内容方面,虎牙和抖音、B站们本就存在竞争重合的情况。而且随着腾讯游戏版权进一步的开放,“亲儿子”虎牙和“干儿子”快手、B站们(腾讯持有大量股份)之间的内容资源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9日的2025微信公开课上,微信视频号游戏直播也宣布将在今年推出游戏直播同行计划,大有一副想要和虎牙“争宠”的意味。
可见在腾讯内部,虎牙们面对的竞争,可能比对外还要更加激烈。
所以,无论是为了长远增长,还是为了不被腾讯“放弃”,我认为虎牙都不应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还需要寻求第三增长曲线。
就像B站那样,不仅做游戏分发销售渠道,同时自己也做游戏开发商,寻求“暴富”的机会。
要知道,搜狐靠着天龙八部游戏,B站靠着8年前独家代理的《Fate/Grand Order》和《碧蓝航线》,都连续吃了好几年的老底。甚至现在不少投资者对B站的新看点,都放到了前段时间推出的一款SLG(策略类游戏)——《三国:谋定天下》上。
可见,一款爆款游戏是能够帮助虎牙们逆天改命的。
不过在这方面,游戏开发是大股东腾讯的主战场,虎牙能不能摆脱游戏渠道的定位,还要看腾讯的意思。
毕竟,腾讯一直是给人、给资源,但好像就是没有让虎牙重点发力游戏,这背后是不是有某种战略考量?我们不得而知。
但即便大型游戏做不来,我认为虎牙还是可以适度做些小游戏的。
一方面,现在的小游戏,无论是市场还是增长想象力其实都并不“小”。据《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1—6月,小程序移动游戏收入166.03亿元,同比增长60.5%。
另一方面,作为游戏直播平台,虎牙对于用户的游戏偏好应该是更加敏锐的。如果能借此实现反推,那么未尝不能为虎牙再多增加一条更稳定,也更具想象力的增长曲线。
总之,在直播业务遇冷的当下,虎牙加码发力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本身是没错的,但就是有点孤注一掷的既视感。
虽然这不难理解,毕竟就算现在虎牙转型失败了,但还有腾讯保底,未来甚至也还有与斗鱼合并的可能。
只是这么个“梭哈”玩法,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而言,无疑就成了一场短期看不到胜利的“豪赌”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