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0

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肠道菌群移植迈入“技术普及”时代,真正难题浮出水面

还记得五年前,为了研制一台厌氧提菌仪,我们投入了三百多万元。那个时候,我们仅在机体设计方面就花了三年,尤其在适宜过滤技术方面,不停地换过滤网和匹配不同类型的负压泵。但谁能想到,我现在使用的这台亚克力厌氧提菌仪的价格不过1.5万元。

随着“提菌”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肠道菌群移植(FMT)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结合我这五六年来的研究经验,特别是对所有患者的跟踪随访发现:最关键的因素,始终是供体的质量与选择。

当前,有很多学者将重心放在“定植率”上,即供体菌群是否能在受体体内存活下来。但我更看重的,是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疗效是否确切。毕竟,患者选择菌群移植,目的是改善身体状况,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生信数据的标准。

在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一些定植率不高的受体,其健康状况却出现了显著改善;相反,某些定植率看似很高的个体,实际疗效却不明显。这一现象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

  1. 定植率本身不能充分代表疗效,它只是众多参考指标中的一个。

  2. 目前用于评估定植率的标准,尚不足以准确反映肠道菌群这一复杂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因此,肠道菌群移植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更加聚焦于如何挑选出对的供体。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匹配机制、个体差异和功能调控的问题。从“能不能成功移植”转向“移植后是否真正有效”,这才是下一阶段真正需要解决的课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