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各地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揭阳市揭西县,东莞清溪组团驻揭西县棉湖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以“金融+基建”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眼下正值春耕生产时节,走进揭西县棉湖镇的揭西县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驾驶插秧机开展插秧作业。经过不断发展,福兴农业现已成为县级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关键支撑,在当地农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迈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机械化水平的发展道路上,资金短缺一度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巨大阻碍。新机械设备购置计划搁置,育秧基质土壤无法及时更新,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当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多发展计划都被迫停滞,我们心里别提多着急了。”福兴农业负责人刘姗娜回忆道。
工作队在得知福兴农业的困境后,优先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工作队队长卓越卿组织来自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的金融助理队员,开展精准对接。经过努力,成功为企业争取到150万元贷款。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专项用于购置先进农业机械和优质水稻育秧基质土壤,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关键动力。
在金融助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的同时,工作队还将目光投向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统筹40万元乡村振兴帮扶资金,针对棉湖甲埔水稻育秧基地实施“通路、通水、通能”三大工程。这一系列基建工程的落地,极大地改善了育秧基地的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的抗灾能力,为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筑牢了硬件根基。
金融帮扶与基建升级双管齐下,成效显著。福兴农业陆续增添了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年育秧能力提升至6000亩次。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使秧苗质量大幅提高,不仅保障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工作队的帮扶对我们企业来说太重要了,现在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还能和周边农户一起发展,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刘姗娜感慨地说。此次帮扶行动为揭西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树立了典范,成为东莞对口帮扶的成功样板。
工作队队长卓越卿表示,金融帮扶与基建提升协同发力,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更探索出一条金融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下一步将以此次帮扶行动为范本,打造“乡村振兴车间”,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与品牌化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智慧农业,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农田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农技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文、图丨许志鹏 卢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