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25

评论

254

165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突然被充电桩给“揍”了,有人缝了8针!千万注意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74字,阅读需4分钟

1.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公共充电桩越来越多,但充电枪和电缆变得越来越重,导致一些车主受伤。

2.浙江台州一名车主在充电时,被充电枪击中面部,缝了8针,汽车品牌方表示这是由于线缆扭转导致充电枪头砸向车主。

3.事实上,被充电枪“偷袭”的车主不在少数,有人被砸伤眼角和眉骨,有人扭伤手腕,还有车主无法控制充电枪,只能跟随它转圈。

4.专家指出,高功率充电桩线缆因需承载大电流、集成散热及防护结构,普遍存在重量大、柔韧性不足问题,一旦扭转,回弹力很大。

5.为提高充电安全,车主应检查线缆是否扭转,谨慎操作,部分充电桩企业还将通过增加安全标识牌、语音提示等方式降低用户操作失误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年来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
公共充电桩越建越多
然而,有不少车主吐槽
充电枪、电缆变得越来越重
甚至有人被充电枪击中面部
缝了8针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充电枪竟成“伤人凶器” 已有多人中招

近日,一名浙江台州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充电桩充电时,被充电枪击中面部。

视频中可以看到,车主在放回充电枪的瞬间,充电枪突然反弹,猝不及防的一击导致车主嘴巴受伤出血,最终缝了8针
图片
对此,汽车品牌方解释称,这是由于该充电线缆处于扭转状态,线缆弹出释放的扭转力造成充电枪头砸向车主。

事实上

被充电枪“偷袭”的车主不在少数

图片
图片
有人被砸伤眼角和眉骨
有人扭伤手腕
还有车主把控不住充电枪
只能跟随它转圈,好像在跟蟒蛇搏斗
图片

充电线扭转、缠绕暗藏伤人风险

有记者走访了多个快充站,发现线缆处于扭转、缠绕状态下的充电桩不在少数。

图片
不少车主表示,面对沉重的充电枪和粗壮的快充线缆,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我觉得我的劲已经够大了,可以做20个俯卧撑,但有时候觉得充电枪真的是挺重的。


可即便如此,大多数车主在归还充电枪时,只是将其直接插回充电桩内,并不会先把线缆理顺。

充电枪、线缆为何设计得又粗又重?


对此,专家指出,随着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功率充电桩线缆因需承载大电流、集成散热及防护结构,普遍存在重量大、柔韧性不足问题,一旦扭转,回弹力很大。
图片
目前,行业内正在尝试推出重量更轻的设备。专家表示,未来可能会通过液冷的方式来控制导线发热,在保持电流通量的情况下,减少导线的重量。

充电安全“小贴士”


车主在充电前可以先检查线缆,若有扭转,注意谨慎操作。部分充电桩企业也表示,将通过增加安全标识牌、语音提示,降低用户操作失误风险。
除了在公共充电桩为汽车充电外
不少车主还会选用便携式充电设备
如便携式充电枪
这种设备因小巧灵活、便于使用
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时
车主不仅需关注充电枪的安全隐患
还应确保电源插座合规
遵循正确的充电步骤
避免“飞线”充电等不安全行为
↓↓↓

新能源汽车安全充电指南


使用正规充电设备

优先使用原厂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充电线,避免使用劣质、改装充电设备。公共充电桩选择正规运营商,确保设备维护良好。

控制充电环境

避免在高温暴晒、潮湿、易燃物堆积的环境下充电。充电时保持车辆通风,尤其是慢充时电池可能发热,需散热空间。

雷雨天气谨慎充电

下雨伴随打雷时谨慎充电,防止雷击引发电路故障,导致燃烧事故。

禁止“飞线充电”

避免“楼上扯根线,楼下来充电”的“飞线”充电行为,定期检查和维护充电枪,保证充电安全。
图片

充电时不在车内用大功率电器

充电时开空调或音响等大功率电器,会加大电池内部电荷负载,加快动力电池组的电池衰减,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经常给车充电的朋友们
你有过被充电枪带着跑的经历吗?
进行充电操作时
小心线缆扭转,稳妥握持充电枪
注意选择正规充电设备
正确合规使用
确保充电安全

来源丨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央视网、扬子晚报
编辑丨 场哥  审核丨 赵喆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