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第三届花楸山乡村诗歌季(以下简称“花楸山诗歌季”)活动在成都邛崃市平乐古镇开幕。
作为本届花楸山诗歌季的重要活动,“AI时代诗人何为”主题研讨会于3月21日举行。当天适逢世界诗歌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诗人、评论家齐聚一堂,围绕AI(人工智能)时代诗歌创作走向等话题展开探讨。
主题研讨会现场(刘忠 摄)
近段时间,DeepSeek热潮席卷全球,文学创作也受到了AI的冲击。对此,本次研讨会主持人、诗人席永君认为,“作为诗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地找到AI的盲点,像古往今来的先知诗人、预言家诗人一样,继续创作,继续写诗。”
研讨会上,就“AI时代诗人何为”大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诗人陈子宏、彭志强、陈小蘩分别作了《AI与诗歌:灵感的火花还是创作的陷阱》《持续原创“下一首诗”是诗人应对AI的使命》《关于AI时代,诗人的使命与诗歌的未来》的主题发言。大家普遍认为,伟大的诗人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神共时体”,永远都不会被某个时代的新技术所取代。
参会嘉宾踊跃发言(刘忠 摄)
“诗,是人的个性情感和灵魂,意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都有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在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看来,关于“下一首”“下一个”,AI尚难预设。
两个小时的深入研讨,仍让很多诗人意犹未尽。本届花楸山诗歌季主办方代表、竹上花楸艺术民宿董事长雷霞表示,这场关于“AI时代诗人何为”的研讨能放在花楸山是竹上花楸的幸事,这些年在广大诗人的关心和支持下,竹上花楸的诗歌氛围越来越浓,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必将推动花楸山逐渐成为诗歌地标。(李沚)